蔡崇达的《皮囊》里有一个天才文展。他对少年时期的黑狗达(即蔡崇达)说,未来他一定要到大城市生活。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他计划读大学或者省城的重点中专。虽然考上重点高中再上重点大学的途径对他而言并非难事,但家里拮据的经济条件却对他并不友好,所以他只能选择重点中专的道路。于是,从九岁开始,他都会在每天晚饭后独自整理历史事件,并写上自己认为这件事会发生的根本原因。他觉得整理并分析历史,能让他在中考作文里灵活地引经论据,也能在未来的公务员考试中为自己加分。除此之外,他还想到必须要当上学生会主席,这样一来,他就能获得和不同用人单位接触的机会,增大留在大城市的几率。为此他十分注重训练自己的领导能力,在小镇的日常生活中,他有计划地召集村里的小孩,组织他们进行活动,并建立起了足够的威望。
在少年黑狗达的眼里,说出“你得想好自己要拥有什么样的人生,然后细化到一步步做具体规划”的文展是一个神圣的人物。他有清晰的目标,细致的规划,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并在一步一步有计划地实施。
文展如他所计划地那样进入了重点中专,可他却因为先天性的“兔唇”成为了“庸俗”的同学们不怀好意的攻击对象。十几年一晃而过,文展最终并没有成为他想要成为的人,也没有留在他极度渴望的大城市,他带着才华与抱负,选择了去到一个只有几千人口的小村庄,做一个地区发射台的维修看护工作。而“我”却好像抢夺了文展的梦想,留在了大城市,并成为了一个还不错的记者。
蔡崇达说,很多事情想大了会压得自己难受,他和文展不一样的是,他基本不太想长远的事情,他只想着做好一点点的事情,然后期待这些慢慢积累起来的事,或许哪天就会变成自己喜欢的、一个还不错的景观。
文展终于没能成为自己想要成为你人,那么你呢,终于成为了你想要成为的人了吗?
学生时期,社团里面试时经常会被问“你会为我们的部门带来哪些改变?”。找工作面试时,HR或者部门直接领导也会抛出一个问题——你的职业生涯规划是什么?我把这些问题理解为,你想过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并将会为之付诸怎样的努力呢?每当碰到这种问题时,我都会十分彷徨,因为自己还不十分肯定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大概是在大二的时候,学校有设置过一门叫做“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最终的课程作业是提交一份《职业生涯规划书》。我记给当时的自己想要成为一家电子信息行业的HR,然后用五年的时间成为人资主管。选择这个职业的理由很简单,电子信息相关行业与我的专业比较契合,进入一个相对了解的领域总是来得不那么害怕;而选择当HR,则是因为我渴望与人交流,并享受在谈话中通过一些细节去衡量人与岗的匹配程度的过程。我明白理工科学生应聘HR的劣势——毫无基础的门外汉凭什么获得用人单位的青睐!为了让自己在应聘时有点底气,我去报了助理人力资源师的课程,并取得了证书,具备了在当时的我看来的一些任职资格。
我和文展一样,想要在自己选择的航道里行进;但显然我并没有他的远见,也缺少他这样的执行力。当我真的进入这个行业,成为一名HR的时候,才发现,并不是所有的用人单位都一定要专业对口,只要看对了眼,什么都是“可商量”的。而HR的工作,也并不是我曾经所想的那样,Lieto me里面出现的极富戏剧性的微表情评判工作几乎很难出现在工作里,更多的则是繁琐的小事。成为主管的时间,也可长可短,也许一年你就达到了这个阶层,也许十年你还待在专员的位置,头衔并不重要,到手的薪资才是许多人关注的焦点。最终,我选择了离开,进入了另一个领域,做着一份自己并不讨厌的工作,也正在逐渐喜欢上它。我不再想要成为主管、经理、总监,而是更多地期望自己变成一个“专业”的人,希望能够用专业的态度来换的等价的报酬。
偶尔会听到一声略带沧桑的感叹:终于,我成为了自己曾经所讨厌的那种人。但很少会看到有人站出来说,我终于变成了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吴晓波在《腾讯传》里说,没有人会料想到这位羞涩文静的少年会成为一个大企业家,甚至连马化腾本人也没有想到有朝一日自己能在昔日的校园对面竖起一栋互联网科技的大楼。
创业初期,他和团队的目标是,在第三年能够拥有18名雇员,而现在呢,光是微信和WeChat的月活跃人数就达到了8.89亿1。那位对天文学感兴趣的少年,没有变成科学家,而是成为了一名为我们所仰望的企业家,成为了BAT三巨头之一。
还有哈佛管理思想家克莱顿·克里斯坦森教授,他在大一时期就想成为华尔街日报社的编辑,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去了一家咨询公司做顾问,去和朋友一起创业办公司,以此积累能够成为一名称职编辑的经验;在职业选择的多个路口,他都有过成为华尔街日报社编辑的机会,但最终他却来到了哈佛的课堂,并成为了育人无数的教授。在《如何衡量你的人生》一书中,他称自己在学术界任教已经20年了,有时他仍然在考虑此刻是否是成为华尔街日报社编辑的最后时机,但他并不会因此就把偶然出现的机遇拒之门外。
克里斯坦森教授没有成为他想要成为的编辑,但他的人生却依然充满精彩。所以,年少时设定的那个想要成为人、那个想要达到的目标,真的有这么重要吗?
有时候,我也会想,自律克己的人大凡都是能够在自己的领域里闯出一片天地、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的;而那些和我一样缺乏执行力又怀有美好向往的人,难道就不配值得被肯定吗?缺少坚定信念的人,以及还未找到自己梦想的人,就一定要被人所嗤笑吗?
现实虽然很残酷,但偶尔应该也会对我们展露出它温柔的一面吧。现在不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不重要,没有目标也不重要,只要你肯花时间去寻找,并带有一份积极向上的信念,一件件、一点点地积累手头的事情,没准我们也能和蔡崇达、和克里斯坦森教授一样,终于会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也许这一天会来得很晚,但迟到,总归是好过不到的吧!
————————
注:所有图片来源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