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书理由
1. 可以排遣烦恼。
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而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有悲欢离合,喜怒哀乐。读书是战胜逆境、消除负能量,让自己内心平静、纯净的最佳方式之一。就我而言,我的两次逆境(2004年至2005年)就是通过潜心读书平安度过的。
《论语》:君子固穷,小人斯则滥矣。《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能够做到固穷、独善者,读书是最强大的源动力。
2. 可以消磨时间。
人生漫长,有忙碌也有空闲。忙碌易逝,空闲难过。打发空闲的方式有很多,而读书几乎是成本最低、简单易行、效果显著的方式。就我而言,我的一次空闲(2017年至2018年)也是通过读书充实的。
3. 可以结交朋友。
人生一世,“五老”不可或缺。老窝(安心)、老伴(贴心)、老底(安心)、老本(好身体,放心)老友(交心),至关重要。当然,这里的老友,可以是生活中的三五知己,也可以是书柜里的泛黄旧书。就我而言,我的三个朋友都是通过读书认识的。读《红楼梦》认识※,读《道德经》认识※,读《四世同堂》认识※。
4.可以促进成长。
一是开阔视野。这个视野,有两个维度。通过博览群书,一是可以突破时间的有限性,二是可以扩大空间的局限性,了解自己身边之外的广阔世界,都经历过什么,都发生过哪些故事,出现了哪些伟大的人物。
例如:明朝张潮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浅,为所得之深浅耳。
二是克服浮躁。网上有这样的段子调侃读书:“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封其微信,收其电脑,夺其手机,摔其ipad,断其wifi,使其焦躁无聊,百无聊赖,便可用心读书!”
举例:孔子与子路的故事。
三是充实内心。不读书的人,他的内心世界是单一平面的。心里装的是衣食住行、吃喝玩乐的现实物质世界;读书的人,他的内心世界除了物质世界外,还有思想观念、充满无限可能和想象的精神世界。
例如:日本稻盛和夫说:养成读好书的习惯,从中吸收营养,充实自己。自身的直接经验,加上读书得来的间接经验,构成了人生成功的精神基础。英国培根也说: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
四是提升境界。
例如:王国维的读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第一境界,意思是刚读书时总是觉得异常困难,觉得这是一条无止尽的路。意味着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勘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
第二境界,意思是经过第一境界后你就渐渐产生了对读书的兴趣,就算为此衣带渐宽和人憔悴都不悔过。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
第三境界,意思是经过前两个境界后你就会豁然开朗,读书就变得轻松简单。
5.可以学习常识。
一是教育常识。(学校任教)
二是公文常识。(局办文秘)
三是编辑常识。(党务宣传)
四是督导常识。(教育督导)
五是课堂常识。(回归学校)
二、读书选择
1.符合志趣的书。(爱好)
2.有益工作的书。(小道)
3.历久弥传的书。(经典)
例如:国学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道德经》《庄子》《坛经》;《诗经》《易经》《左传》《史记》《汉书》《近思录》《传习录》等。
4.提升品格的书。(大道)
例如:周国平谈读书。
第一类: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的书。培养思想自由、独立思考、追求真理等品格。
第二类:伟人、名人、优秀人物传记。培养爱心良心、责任担当、道德信仰等品格。
第三类:古今中外文学作品。培养乐观诗意、人文情怀、敏锐感受、丰富想象等品格。
5.感同身受的书。(阅历)
例如:《三国演义》连环画(童年)——《三国故事》(少年)——《三国演义》(成年)——《三国志》(中年)
6.爱屋及乌的书。(好书中提到的书,极有可能也是好书)
三、读书方式
1.以听促读。有声读物:喜马拉雅等。
2.以看促读。名著改编的影视、专题纪录片等。
3.以赏促读。各地著名的博物馆:王肖杰老师说:博物馆是“知识的集中营"。
4.以游促读。游览一个地方,可阅读地方志了解其历史,亦可寻访古旧书店体察其文化底蕴等。
5.以讲促读。每读完一本书就把自己的体会分享给有需求的相关群体。创办微信读书群、读书公众号、民间读书会等。
6.以写促读。每读完一本书就及时把体会概要地梳理出来。写出来,发表出去,满满的收获感油然而生。
四、读书方法
1.零敲碎打法。例如:欧阳修“三上”:马上、枕上、厕上。
2.定时定量法。例如:宋代一位学者每天早上半小时读《论语》其中的一篇,20天读完一遍《论语》。假如每分钟能读300字,30分钟就能读9000字。每天读书半小时,一周可读6万3千字,一个月读25万多字,一年的阅读量可以达到300多万字。这意味着你将一周读一本书、一月读4本书、一年读40本书、一生读2000本或者超过2000本书。
3.定向定性法。根据实际,选择领域,确定方向,日知所无。
4.外在影响法。同好相聚、创造环境、自我输出。
例如:老舍先生谈读书(节选)。
第一,我读书没系统。借着什么,买着什么,遇着什么,就读什么。不懂的放下,使我糊涂的放下,没趣味的放下,不客气。我不能叫书管着我。
第二,读得很快,而不记住,书要都叫我记住,还要书干吗?
第三,读完一本书,没有批评,谁也不告诉。我有我的爱与不爱,存在我自己心里。我爱念什么就念,有什么心得我自己知道,这是种享受,虽然显得自私一点。
五、读书历程
1.大学期间:《红楼梦》《围城》《傅雷家书》《美的历程》等。
2.学校期间:《三国演义》《唐诗故事》《浮生六记》《世说新语》《聊斋志异》《笑林广记》《阅微草堂笔记》《毛泽东诗词选》《图说中国连环画》《知堂书话》等。
3.机关期间:《我与文学》《石头记人物画》《文学概论讲义》《古文笔法百篇》《平凡的世界》《白鹿原》等。
4.天命之年:《杂书过眼录》《对联话》《鲁迅日记》《鲁迅书信选》《四世同堂》《晚清政局和人物》《南渡北归》《徐志摩府中日记》《论语》《孟子》《史记》《孙犁文集》《南华录》《快雪堂日记》《知堂回想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