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起源于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 。它最初是根据斗转星移制定的,古人根据北斗七星在夜空中的指向来指导农业生产,不误时节。西汉武帝时期,二十四节气被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圭表测影法在黄河流域测定节气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是来自三百多年前订立的依据太阳黄经度数划分的方法,自1645年起沿用至今 。
具体来说,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2。在商朝时期,出现了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四个节气名称。周朝时期又出现了八个节气名称。4000年前的陶寺遗址中,专家们发现了古人们使用土圭测影的方法最先确立了“冬至”。然后相同的方法测出了“夏至” 。公元前104年,邓平等人制定的《太初历》把二十四节气定于历法,明确了二十四节气的天文位置 。
总结来说,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天文观测和农业生产经验总结出来的,它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指导,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