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也是因为《港台文学选讲》这门课程,我阅读完了钟理和的作品《原乡人》。这是一部自传性小说,也是乡土文学的出色代表,所以今日便推介给大家。
看完书不久之后,我去看了秦汉和林凤娇主演的电影。电影拍的不错,比较贴近原著。还被台湾“中国影片人协会”评选为1980年十大中外佳片第一名。
因为书看得太久了,所以只能凭记忆,说出个梗概:整部小说主要讲述的是钟理和和钟平妹因同姓结婚,不见容于当地的礼俗,不得已从台湾私奔到了奉天。之后,钟理和立志写作并前往北京,等到台湾光复后回到台湾。而期间妻子平妹一肩挑起家计重担,直至丈夫过世的故事。
接下来说一下整部作品中,让我印象深刻的几个点吧。
以爱之名——不离不弃
因为看过电影,所以现在再回忆书中描述钟理和和钟平妹之间交往的语句时,画面感会特别特别强。比如在小树林里,钟理和小心翼翼地握着心上人的手,深情款款地问:“平妹,你愿意给我烧饭吗?”
然后只见钟平妹满脸红云:“我愿意给你烧一辈子饭。”清纯中带着少女固有的娇羞可爱。(林凤娇确实把角色的感情诠释得非常到位。)随后两人远走高飞。摆脱了世俗,也抛却了偏见,是柴米油盐的贫贱夫妻,也是双宿双栖的神仙眷侣。
虽然我一直不喜欢“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的思想。但是,钟平妹,却把“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变成了不离不弃和至死不渝。这确实把我感动到了。
就像钟理和在临终前说过的话:“平妹,如果你嫁的是一个种田的,或是做工的,都要比跟着我幸福美满得多,可是你却偏偏跟了我……”是的,没法让平妹过上述是幸福的生活,作为丈夫的钟理和,难免心中有愧,但只为爱之名,粗茶淡饭,甚至食不果腹,只要相守一起,也是心甘如饴的。所以,哪怕家里穷,钟理和仍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专心写作,因为有平妹的大力支持,平妹会下田劳作,会洗衣做饭,会做工挣钱,会抚教孩子,作为丈夫,只需要灵感,其他都不用操心。我时常在想,钟理和,无疑是幸福的,因为他得到了钟平妹的爱,那么钟平妹呢?也许,真的只是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
心怀执念——笔耕不辍
钟理和的文字情结,当算是一种执念。虽然是富家少爷,文化水平却不是特别高,但是却非常关心同胞生存与祖国的兴亡。乱世中的作家,注定不是一个可以独善其身的职业,钟理和仍义无反顾,凭着满腔热血按笔当剑,将雄心铺在纸上,畅写生平经历与周遭小人物的点滴悲喜,从而反观整个时代!以期唤起一些思想的觉醒。
而期间他自己经历的种种,也都让人恻然,病魔缠身,平妹在磨难中沉浮,出院后,自己的文章,多次却被无情退回,儿子又在一夜间夭折,生活窘迫,似乎幸运之神永远都不记得他的存在。
但是他仍笔耕不辍,不为其他,只为心里那个遥远的梦想而已。电影中钟理和伏在书案上,一口鲜血染红手稿的画面,让我印象深刻,他生命里的最后一丝气息,也是为文字而存在的。
大概每一个喜欢文字的人,都会有同感,而对于每一个试图用文字改变一些东西人来说,感受会更加强烈。
落叶归根——吾爱吾乡
《原乡人》,其实也是一部思乡恋故的作品。钟理和和钟平妹的离乡背井,只因爱起,最后的双双回乡,也是为爱所系。前一个爱,是爱情,而后一个爱,则是对故乡的眷恋。年轻的时候,总希望到处去闯,四处漂泊,总向往外面精彩纷呈的世界,直至钟理和的父亲逝世,加之对故乡的怀念,夫妻二人才携同长子回乡,尽管物是人非,但是,终究是自己的根,那种脉搏相扣,呼吸同律的默契,却是永远也改变不了的。
所以我想,即便钟理和还是以悲剧句读自己的人生,但是最终能够落叶归根,也算是了却了自己的一桩心事。毕竟魂归故乡,是大部分人的夙愿。虽然一生困苦,能在故乡入土为安,其实也算圆满。
无偿爱你——只有父母
额上皱纹很深,嘴角笑很很浅,眼睛里永恒地闪动慈爱的光芒,似乎,天下的妈妈,都有同样温暖的神情。
有很多事情,我们在年轻的时候,无法懂得,而当我们懂得的时候,往往已不再年轻。对父母的感情,就是这样。
小说里也好,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也好,都突出了钟理和的父亲虽然一开始极力反对他与钟平妹的婚事,却在多年之后,临终之前,念叨着儿子和儿媳这个细节。放下封建家长的架子,只希望儿子能够平安归来,其他的都不重要。而钟理和的母亲,更是追踪寻迹到旅馆,只要求儿子好好照顾自己,而责备的话语,竟是一句也没有。果然,这个世界上,能够如此纵容我们,宠溺我们,关怀我们,而没有半句怨言的人,只有父母。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朴素的乡土作品,但正因为它的朴实无华,才更显得感情真挚动人。如果你对乡土文学感兴趣,那么《原乡人》绝对是一部不容错过的诚意之作。
如果,你接受不了枯燥无味的自传性小说,那么可以考虑看看电影,也就110分钟左右的片长,还是蛮好看的。
祝好,我是可乐!希望你能喜欢今天推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