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上班的日子,喜欢一本书,一杯茶,坐进阳光里。
有时会一本书从头读到尾,再另寻一本从头读起。更多时候,是读着、换着,换着、读着,可谓杂读。因为是杂读,所以便有了杂感。
其一:《会读才会写》之“读久了反而什么也写出不来”。
寒假开始前,学校邀请编辑来校对全体教师做关于论文写作的指导。期间,编辑老师提到一本工具书----《会读才会写---导向论文写作的文献阅读技巧》。讲座结束之后,便赶忙买来阅读。看书的名字,自然已传达一个观点----会读才会写,即,要写需先读。
但是,开卷到本书的第1章《连环杀手和读书报告》部分,作者菲利普.钟和顺却说:“我发现连续几小时阅读学生的糟糕论文之后,自己就连一个像样的句子都写不出来了;我还发现不动脑的电视节目连续看上几小时以后,就什么句子都写不出了。”
菲利普.钟和顺提到让我们读久了反而什么也写不出来的有两样东西:一是糟糕的学生论文,二是不动脑的电视节目。作为小学老师,“糟糕的学生论文”带来的影响尚未到达如此糟糕的地步,但是读来啼笑皆非的感觉却每每都有。
再谈起另一种----“不动脑的电视节目”,则感触较深。周六在家追剧,一口气追下去10集,以致周六的24个小时中只有3个小时多一些,4个小时少一些的时间用于睡眠。等到痛下决心,关掉电视,再试图写点什么时,发现平时可以操作自如的键盘按键一个个都执拗得不行,好不容易敲出来的文字,也怎么看都不顺眼,只得删掉再写,写好再删,反复修改,速度慢得让人心焦……
“不动脑的电视节目”读久了让人什么也写出来,从此算是深有体悟。德国学者也早就写过《娱乐至死》,痛斥电视对人独立思考之能力、理性思考之精神的戕害。读他人的观点,尚会觉得危言耸听,再有自己的亲身经历,已是不容置疑----那些“不动脑的电视节目”真正是爱之要慎。
其二:《战争与和平》之“治愈的早晨”。
《会读才会写》当天的阅读任务完成,再去做其他种类的阅读。
过年前,买了一套世界名著放在客厅的茶几上,以便饭后能随手打开,取阅方便。
读到《战争与和平》(下),读到拿破仑率军东征,公爵们纷纷入伍,恰不逢时,娜塔莎的一场大病,以及再后来娜塔莎的康复。娜塔莎清早起床去教堂,无比静谧的早晨带给娜塔莎巨大的治愈,帮助娜塔莎渐渐走出阴霾。
小时候,外婆总对我们说一句话: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为此,从小到大,我都有早起的习惯。出门不早的时候,便窝在家里早读。从2015年9月以来,特别是从2017年11月份以来,我每天早晨基本都在早晨6点不到的时候便出门上班。冬季这个时间出门,天色还黑,一路靠路灯指引。在往地铁站去的路上,偶尔看到有晨跑的老者或者年轻人从身边经过,总会不经意地涌上一股暖流,愈加感受到生命的昂扬与生活的美好。春天这个时间出门,只听得各种叫不出名儿的鸟在枝头上鸣啭,又是一派春意的盎然,再次感受生命的勃发。
感谢外婆在我们对这个世界还没有清晰认知的时候,便给予我们正确的时间观,使我们能够应自然规律作息,使我们能够因应自然规律作息而获得如此丰富的感受,使我们能够因应自然规律作息而获得更多自由的时间、生成更多独立的思想,使我们能够因应自然规律作息而拥有更加美好的生命状态、能够因应自然规律作息而拥有更加深刻的人生体悟。
这种感情一如娜塔莎感谢“治愈的早晨”。
读,不同,感,不同,此为杂读,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