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个好习惯,因为“温故而知新”,尤其是一些经典的好书,我除了会做好笔记写好总结书评以外,还会定期拿出来再次阅读每一次都会有新的收获。
人本身就是健忘的,很多东西当时也许很有感触,在心里告诉自己一定要牢牢记住。
可是,过不了多久,在接触到新的东西之后,前面的知识就会被覆盖变得模糊,层层叠加,再后面就被遗忘了。
所以,很有必要把那些重要的书籍拿来反复阅读,真正将书中的知识整合化为我所有。
我放在桌边,常常翻阅的书
1《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我建议凡事对于读书这回事儿不是很清楚的朋友都应该看看这本书,作者是奥野宣之。这也是每次有朋友问我不知道该怎么读书,我就会郑重地推荐这本书。
因为本书中包含了:如何选书、如何阅读、如何做笔记、如何整理资料、如何写书评。
有的人闷头看书很长时间,但是还是没有什么明显的进步,很有可能就是没有学会如何让读书变得有效。
书中的观点:一味读下去,等于没读。
这是本打基础的书,只要你掌握了阅读基本功,那就再也不会担心自己读了很多书,却什么都记不住的问题了。
2《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和《微习惯》
两本都是讲的如何培养好习惯的书,不到200页,随时翻随时有新发现。
所谓习惯,就是不依赖意志力,把自己想要持续的事情引导到如每天刷牙版轻松的状态。
很多事情要做,却不知道从何下手,因为这些有意识的行为并没有被养成无意识的行动。
简单来说就是,要想把做一件事变成自然而然的习惯,那么在这之前你要不断的重复,再重复。最好是形成了像每天喝水吃饭一样的的固定事项。
正因为身体对“培养新习惯”的变化感到受到威胁,所以大多数人对于新生事物都是三分钟热度,很容易半途而废。
这也是为什么再培养习惯的过程中失败率高的人,通常在一开始就失败了的原因。
3《把时间当作朋友》
这绝对是一本好书,不单单是告诉我们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正如作者说的“其实我们没有办法管理时间,只能管理我们对待时间的方式。”
与其花心思去想怎么把控做每件事所花费的时间,不如从自身对待时间的观念着手,重视你的每一分钟。
柳比歇夫的时间管理几乎与时钟一样精确,在他做了每件事情之后都会将所用的时间纪律下来,精确到每一分。
我们没有这么强大的时间观念,但是可以用更简单的方法
【记流水账】
这也是我一直在做的事情。随身带着一个本子(用手机记录也可以),做了什么事、买了什么东西、看到了哪些事情,不带主观情绪的记录下来。
这其实就像是写你的一天总结一样,今天做了什么在睡前统统记下来。好多人下午或晚上的时候,就把早上、上午做的事情忘记了。
记流水账,看起来很无聊,但是时间久了你的本子就成了记录你生活的重要载体,定期回顾,也会有新的收获。
本书中核心是“一个人要有质的改变,必须从提高心智开始”。
心智开启从意识到可以自律开始,而心智的发展过程就是克服懒惰的过程。不是有句话“以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还轮不到拼天赋”。
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指的就是你那无法控制的懒惰。
很佩服作者对于个人成长的深刻见解,每次看都有新的体会。
4《一个人的好天气》
讲的是一个孤身一人前往东京的女孩如何与年长亲人相处,同时追求自我、独立的故事。
在日本社会有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做全职工作,而是到处兼职打零工,做潇洒自在的“自由职业者”。
一如既往的日式絮絮叨叨的风格,女主人公“知寿”和亲戚“吟子”相处的细枝末节,她在东京这一年经历了感情、工作、生活的变化。特别喜欢她这种一切都看得很淡的态度。
不断地认识人,不断地被人认识,但是好天气是自己给的。
现在很多远离家乡独自一人在外面工作生活的人,都过着和“知寿”一样的生活。既不欣喜,也不悲伤。
不想周围人有太多的联系,一个人吃饭、一个人夜跑,像知寿说的那样:
真想断了一切联系,到一个没有人、什么都没有的地方从头开始。不过,在那里又会建立起新的联系。等自己意识到时,一切又都结束了吧,不去思考什么意义,只是不断重复下去的话,就连人生也会结束。
据说作者青山七惠在这本书大火,获得了“芥川奖”之后,还是继续过着在便利店里打工的生活。
5《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俞敏洪写的,他个人的经历就已经够励志的了,三次高考上北大,辞职创办新东方。
以前看过他的演讲,讲的是他的大学生活点滴,我觉得讲的很好,尤其是对于众多处于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的迷茫阶段的大学生们。
心灵鸡汤看多了没用,但是人都有低落迷茫的时候,在这种时候最需要就是鼓励和安慰,振作起精神之后再出发。
很多人应该都经历过毕业找工作受挫的那段时期,对自己根本没有什么明确规划和认识,标准一降再降,觉得只要有人收留就好了。那段时间可真难熬,怀疑自己、怀疑一切。
这种时候看他的书,特别有帮助。
尽管每周一本书,但我还是会定期翻看这几本书,因为它们教会我很多,而且每次还会有新的发现。
===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