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学习的语文课文,都和坚持有关,诺贝尔坚持不懈,终于创造出了雷,谈迁没有被厄运打垮,最终完成了国榷,爱迪生屡败屡战,最终发明了电灯泡,给我们带来了光明,为人类的文明跨进了一大步,李时珍锲而不舍终于完成了本草纲目,毋庸置疑,这些都是有意义的坚持。
在习惯性教育孩子需要坚持的时候,我是内心矛盾的,今天我在备课,依然是关于坚持,滴水穿石的故事,仍然是渗透孩子不到黄河心不死,不见棺材不落泪,难道所有的坚持都有用么?我开始怀疑文本,如果孩子从小都被大量的灌输坚持的正面性,孩子将会被引导到一个永不放弃的层面,总是相信会有近在咫尺的成功发生,好像不管对错,你都要坚持,孩子就是孩子,她们可能对一件事情的对错都不能准备判断,在他们心里,或许会认为打游戏以后能挣钱,他们需要坚持,和父母顶嘴,是有自己的思想,需要坚持,你看,这是不是一些反面内容?那些伟人坚持的却功成名就,伟人毕竟是少数,这是万里无一的人,他们的故事复制在每一个普通人身上能有多大的作用呢?
我并不觉得坚持下去有什么错误,我只是觉得过度的引导孩子一味的坚持下去会对她们造成偏执的影响,会自然而然的认为,坚持永远是对的,是正面的,是理所当然的,而放弃,就是反面的,是应该受到谴责的,可事实,真的是这样么?
今天无意间听到樊登老师所讲的放弃的艺术,除了窃喜还特别感动,因为意识到自己的怀疑有了权威性认可,那些所质疑的内容是有意义的,产生的共鸣感足以让我确信我们应该改变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有一个正确的目标,在目标正确的前提下,坚持才是有意义的,如果只是为了坚持而坚持,盲目地跟风,不仅浪费了时间,还会徒增挫败感,冷静分析,加以思考之后,我决定,我也不能做个跟风的引导者,先引导孩子思考,有正确的目标和态度,哦,对,是确定一个接近性目标,才能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