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在大学校园里,一位我们都熟悉的L老师曾讲到过她备战考博的一个小插曲:
那是冬天,南方小城的冬天是侵入骨子里的寒冷。
她时常在家中的书房温习功课、埋头读书,冷到整个人蜷缩成一团,开着电暖气。
就这样,在那个潮湿寒冷的小城日复一日地跟自己死磕。
某一日午后,她的母亲推门进来,发现她依然蜷缩成一团,开着电暖气,轻声问到:另外一个房间有阳光呀!你怎么不去那屋学习呢?
L老师随即一个惊诧的表情,然后咯咯地笑出来。
原来,她学习太投入,根本没有注意到原来另一间房是有阳光的,可以转移到另一间房间去学习。
她笑自己真的是学傻了,竟不懂变通。
然而,多年后。当古典老师讲到优势专题中提到“心流”这个词的时候,我的头脑中第一个闪现的人就是L老师。
那个寒冷的冬日午后,她何尝不是进入了自己的“心流”状态呢?忘记了时间、忘记了环境、感知不到冷暖,一门心思投入到自己的世界中。
百度对于心流的解释是这样的:
心流是人们全身心投入某事的一种心理状态,如艺术家在创作时。人们处于这种情境时,往往不愿被打扰,即抗拒中断。定义是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齐克森米哈里认为,使心流发生的活动有多样性。
古典老师提到“心流”是为了辅助大家更好更快地找到自己的优势所在,换言之,当你做某件事常常出现“心流”状态,那么很有可能那件事就是你应为之投入大量精力的你的优势。
心流应该是比专注更高一个层次的心理感受,因为专注不一定能带来高度的兴奋和充实感,而心流可以。
回忆你的生命历程,是否出现过“心流”状态呢?
读小说的时候也许会出现心流状态,因为情节紧凑、扣人心弦,令人欲罢不能,瞬间忘记时间的流逝,进入兴奋状态;
恋爱的时候也许会进入心流状态,对方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你的心,好像每天说成千上万句甜言蜜语都不会腻烦,反而觉得时间不够用,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
筹备某项活动的时候可能也会进入到心流的状态,考虑活动的种种细节、落实任务、预想突发状况、想象活动成功举办的盛况,进入高度紧张和亢奋状态。
只是,我们越来越少体会这种心流的感觉。
时间磨灭了爱情的火焰、现实的残酷打磨着你的激情、读一本书也不再像过去一样沉醉其中……
也许你会觉得我功利,我希望也能重新找到自己的心流状态,无他,是自我提升。
如果说多年过去,仍然不清楚自己的优势,是否也挺悲哀。
除了上班、下班、吃饭、睡觉、追剧、八卦……时间消磨在琐事,你的日子也越来越波澜不惊。
你有多久没有体会到心流的状态了?
教主2月份看了29部电影、1部16集的电视剧、4本书。
她戏称自己的2月为“电影主题月”。
全神贯注地专心看电影、写影评、锤炼自己的鉴赏水平,在此之前,我从未发现有谁可以“敢”这样放弃其他干扰去做这样的封闭式特训。因为生活中太多的琐事缠身,好像我们已然忘记了该如何投入,更不敢奢求心流。
最大的幸福不是我有多平淡,而是能够拥有自己的热爱并投入进去享受快乐。
我见过那些炽烈而炯炯的眼神,那眼神散发出的光芒把胆小麻木的我照得睁不开眼睛。
知晓自己有生之年热爱之事,并付诸实践,在我看来,才是过得鲜活而真实的人生。
大冰的书,陆陆续续几乎全部看完了。喜欢他描述爱情故事的时候运用的叙述手法,不矫揉造作却有点玄虚的烟火气的爱情,令人不禁莞尔。
他遇到很多真性情的人,更多的是同他一样热爱自由和音乐的人。
他说,你要相信,这个世界上确实有人过着你想要却不敢要的生活。
我想,他们想要的生活,一定在他们的身体中激荡起无数次的心流了吧?
而你的呢?它在来的路上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