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鼓楼第一中心小学 林汉铭
天下之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道德经》
教师有意识地减少学习活动中的提示,可以大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展创造能力。例如在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时,以往教师都是通过讲授的方式让孩子们习得将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转化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再或者就像教材一样,呈现出部分已画好的部分,让孩子补充剩余部分。
这样的学习方式,孩子们对于复式条形统计图画法、图例的必要性、标题的写法都是通过被动习得的。所以,常常孩子们都觉得这节课是一个复杂的、无趣的操作课。
为了避免这些事情的发生,我做了一些改造和加工。
在孩子们利用单式条形统计图表达数据之后,我们开始了一些数据解读。几个问题下来,孩子们发现条形统计图在读取数据多少方面比统计表更好观察,但是当问题需要进行数据对比时,却出现了上下对照的麻烦现象。那该如何改善这个缺点呢?
孩子们提出,如果能把这两幅图进行有效地结合,那么条形统计图的缺点就能被改善。于是,我提供给孩子一份操作单,并根据孩子们针对新统计图的“要求”,进行了评价标准的设定:1.两幅图合并成一幅图且数据正确;2.能够有效的区分城市和农村数据;3.有标准的标题;4.美观且标准。
细心的你会发现,我提供的操作单删掉了很多“提示”。例如1.1980、1990、2000、2010、2020年的横轴格子并没有事先分割好两份;2.我并没有给出图例。
孩子们通过自己的探究得到了很多不同的作品:
黄同学在绘制时,将同一年份的两个数据进行了合并,并用阴影来表示。为了区别两个阴影他做了文字描述。孩子们肯定了他的做法,并提出了几处“瑕疵”:1.后面年份中两个数据没有区别;2.由于分的很开,如果不看时间比较难做比较;3.标题没写
接下来,展示的三份作品虽然方式不同,但是都有效的做到了区分的功能。而且标题上也做了很好的“整合”。其实到了这里,孩子们基本已经感受到,这种新型统计图的几个优势:1.保留了原先统计图的优势,快速知道数量的多少;2.便于同一年份的2组数据进行对比;3.同一年份中,平均分配条形的宽度,使得条形统计图看起来更加美观。
此时,其中的一个孩子,介绍了他改进前后作品的一些想法。
原先,他的想法是用两种不同的涂色方式将城镇和农村做区分,但没有标记对应的图示。改进后,他加上了图示说明,这样大家会看的更清楚。(如下图)
大家对他的想法表示了赞同,并给予了热烈的掌声。这样可以让统计图看起来更加简洁。这个过程中,孩子们感受到了统计图的“准、简、美”三个要素,真正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并了解它的特点,这为后续“能根据具体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做了很好的经验积累。虽然,环节花了较多时间,但从晚上作业反馈出来的结果来看,学习效果显著。
无才能有,适度减少不必要的提示,让孩子充分体验,感受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