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读了于永正的教育文集,《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后,真是收获满满,受益匪浅。
拿起这本书,看到书名,我就急不可耐地想知道:于永正老师有哪些为人之道?才让他成为让学生喜欢的老师?因为爱因斯坦说过:“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带着这个阅读期待,我仔细地端详起封面封底,因为它们是图书的重要构成元素。嫩绿色的封面,泛着书香。封面右上方是书名,书名下是于老师的照片。这是一张工作照,于老师满头银发,戴着眼镜,双眼内视,张着嘴巴,双手比划着。看,讲台上的他,激情多么昂扬啊!
封底评语,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老师说,他很喜欢听于永正老师的课,于老师的课堂,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造性得以激发,学生不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平素很笨的学生也似乎变得聪明了。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特级教师窦桂梅,拿着于老师的《教海漫记》爱不释手,对于老师的教学她是充满敬意的。
窦桂梅老师对于永正老师都如此敬佩,于老师一定是有过人之处的。从他们二人的话里,我仿佛看到了于老师的课堂:学生睁着大大的眼睛,仔细聆听着他生动的讲解,满脑子对学习充满了期待。高潮时,学生议论纷纷,激情昂扬。他的课堂一定是欢悦的。他的活动和问题的设置,指向心里的每个学生,哪一个问题要哪些同学回答,哪一个问题让哪些学生在哪些方面有所发展,这些问题和活动都是他慧心设置的。讲台上,白发童心的解读,绘声绘色的故事。无不在说明,这就是一个教学极富个性的、充满灵性的、教学技艺高超的老师嘛?
阅读封里,通过作者简介,知道了他在教育界的声誉,他的“五重”教育方法,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值得推广。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我是如此理解的:课堂教学活动要有浓浓的趣味,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学习,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学生要有学习的感悟,要有发现;学生要有诵读摘抄积累好词佳句的习惯;习作时能融汇贯通;通过语文学习,能行成良好的读书阅读积累习惯,写作习惯。看,他出版的书籍还真多,《一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教海漫记》《于永正与五重教学》。以后,我一定要好好读读他的这几部作品。
书中还有几幅照片。有一张手握钢枪与学生的合照,他的脸上流露出对军营生活的憧憬。威武帅气的脸庞,洋溢着勇敢拼搏、无所畏惧的阳刚之气。看,课下的他,手持书本,与孩子们研讨的气氛,多么和谐!亦师亦友,这样的老师,学生不喜欢吗?
他的前言“人生留痕——写在前面的话”,告诉了我,读与写是他教育教学不断进步的双翼。他在读与写的过程中不断肯定自己,激励自己,不断地反省自己,否定自己。在读与写的往复循环的过程中,让他的实践有了智慧,有了理性,使他的路,走得越来越正,越来越直。读与写的习惯充实了他的人生,成就了他的事业,也让他的人生留下了痕迹。《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是他从教五十多年的较为全面的总结,是他自认为的“压卷”之作。我很庆幸,能阅读到他的这本“压轴”,从而管中窥豹似的认识他。
假期中,我无意中接触到简书这个平台。看到简友们在这个平台上自由叙述自己的工作、学习、生活及感悟。彼此之间互相的鼓励,笔耕不缀,我也萌生了写作的兴趣。于是,我也从两三百字的小白开始日更,现在已经坚持了二十三天,每天的码字量也在逐日剧增。他的书中,有一副启功先生的对联:“行文简浅显,做事诚平恒。”我想,今后我的写作也应该如此吧!
这本书里,于老师告诉大家,他写作的诀窍:搜寻生活中的真、善、美,写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经验、体会与感受,一定不能拾人牙慧。简友也如是说:我手写我心。于老师:一个人生厚重的人,他的人生经历本来就是一本非常精彩的书,用生命在书写,岂能不成功?
于老师还告诉大家,写作时必须注意三个事项:1.写作要传递正能量。要给读者带去一抹阳光,一缕春风,让人心情放松。2.写作时要考虑别人是否读懂,尽量不要给读者带来麻烦。3.要摆正自己和读者的关系,平等对话,平等交流,言辞上要把握好分寸。我也写过一些作品,期间我工作的境遇,其实也是满腹心酸的。但我的作品却是充满正能量的。我很欣慰,我对作品情感的处理,竟然与大师不谋而同。
阅读中,于老师强调:不要忘记自己曾经是个孩子,对学生多一份尊重、理解和宽容,老师要有童心。上了几年的一二年级,我觉得的确如此。为此,一走上讲台,我就时刻谨记,做一个有童心的老师,对待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板着严厉的面孔对待学生了。读了于老师的书,我的心中时刻也有一张名片了,我要像他一样,面对学生要“微笑,尊重,理解,宽容。”站在讲台,要“负责,严格,顶真,耐心。”
翻看目录,整体感知这本书的内容:教育的实践与感悟;语文教学的实践与感悟;师友与对人生的感悟等。每一部分都有他工作的真实案例,这些案例里有他的教育教学思想,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情感经验。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思想上必须有“甘草”精神;行动上能蹲下来看学生,用推己及人的平静心态处理问题;能合理运用教育的赏识与惩罚,激励评价学生;教学中能深入浅出,处理好师生主导主体关系,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处理教育问题能三思而后行,做到“不过”,也“无不及”。让学生健康地,全面地,和谐地发展。带着思考去教书,不断地学习实践,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积累改进教学,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