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系列推送:关于我对信仰、战略、钱等等观念的思考
这个系列推送叫做 Credo (拉丁语里的“我相信”),这篇的主题是:关于信仰、关于为何而战
我很清楚:世界有超多的东西,是高度不确定的
我写下的这些信条(Credo),不一定是那么坚固的,这意味着浓重的不确定感
但正因为如此,才不会拒绝修正,也会有不断趋向于好的可能性"
我很喜欢探索,从我小时候能够蹲着看一天蚂蚁就可以感受到,这是有矛盾的,一方面我在现实世界里的框架通过系统更加稳定,另一方面我也在不断探索,而且历史上他们时常会切换
这是一组矛盾,但从更长期的角度看,前者提供的是稳定的效率,后者代表了一些可能性,这样才有后续的力量
问过自己一个特别傻的问题,为什么我要回南宁,脑子瓦特了要凌晨跑到太原来转机,我的作息,凌晨已经在睡觉了
显然十点要睡觉这个点是说服不了我的,因为山西是我最后几个没有去过的省份
开始思考一个更傻的问题,究竟什么叫做「你去过一个地方」,比如是到了某某市的市区,那这样我在香港,迪拜转机就算到过迪拜了?还是去过主要城市,那去过乡下算不算
之所以会有这个问题,是因为我曾经做了两次超过 1000 公里的长途骑行,当不是依靠飞机,高铁之类的交通工具的时候,会有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人类并没有真正控制大自然(我每次晚上还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野外骑行时,慌的不行)
相反我感受到的是,城市更像是一个一个的据点(你可以脑补鬼子炮楼),依靠一条条细细的交通线连接着,中间是广大的乡村和大自然
关于这个问题,我曾经和两个正儿八经的环球旅行者聊过,发现他们现在心态好了,但都会有一个「插小旗」阶段(就近乎疯狂的刷去过哪儿)
深层次的说,人类在青春期早期(20-30岁)这个状态下,一直会面对一个矛盾:
一方面人想要探索更多,但始终担心探索的不够深入;
另一方面,想要建立一个稳定的生活节奏(比如工作 家庭),但会担心是不是框死了自己
然后我发现那个困扰我的点 并不是「去过哪儿」,它体现的更为广阔,我想要用「拔草」来形容,具体的症状类似,我们想要去过中国所有的身份,看完豆瓣 Top 250电影,刷完米其林,环游时间,以及包括当上CEO 迎娶xxx
它的本质像是,给了我们一个清单,然后我们刷完它,也就是所谓的「拔草」
在「拔草」这件事上,我陷入过困局,那个点是我拔的特别快,然后会发现「诶 好像没有什么事情出现」(比如我看完 500 本书的时候,并没有大天使加百利出现给我智慧)
我喝着酒就突然想到:刷「清单」这件事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刷清单的起源是因为原始文化想省掉找逻辑层次的功夫(说人话就是在思考上偷懒),就相当于省掉寻找层次和系统关系的功夫(深度思考和探索自己内心真正的渴望),一切有逻辑关系的事物都可以用列表的方式来呈现
有一个最有趣的地方也是我花了很久尝试去觉知自己感受的节点:
我发现我非常难分得清楚,我想要拔草这些书 地方,是因为我真的喜欢它、好奇,还是恐惧,害怕别人说「你怎么连这里都没有去过」才想要去
我们为了要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需要尝试所有的(但从成本来说 这是难以承受的)
我在几年前 发现「拔草」这件事有问题 尝试做的事情是一边拔草(类似走更多的地方),但更重要的是强化自己的感受(我尝试提炼我喜欢 加州 雅典 大理 青岛 背后是因为我喜欢有山有海温暖有阳光的城市),然后能够低成本的砍掉一批
我非常幸运的一点,我的拔草速度真的惊人,以至于我很快的发现,我不想为了社会标准而探索,切换到想要去很多地方的「强迫症」,我自己在这个问题上的感受是,我们太在乎一个标准,无论我们是想做出一个好的选择还是反对它,以下是和知乎读书方向的大V 聊完,他发给我的朋友圈
《二十四史》曾经给我非常大的心理压力,帮助大家普及一下二十四史大概有多厚(按照理想速度读通需要 20 年左右)
关于风险,我发现我家里人会对我的「安全」格外重视,甚至我姑父今儿个早晨留言给我「晚上要关门,小心有仙人跳」
其实他们去过很多地方,比如我爸在越南甚至还呆过一两年,我思考除了他们怕我打骚操作外(这个我不否认,我骑到西藏,一直对着一张安徽地图告诉他我在蚌埠;我在武汉曾经为了回青旅,爬武汉长江大桥)
我会去思考是什么阻碍着他们(对他们来说,出远门,哪怕就是去个长沙都要隆重的提前准备,但实际通勤时间和从朝阳到海淀地铁差不多)
我现在想起来是人会对 「未知」 恐惧,尤其是出了问题,不是立马能够弥补上的时候
我记得我之前去玩的时候 东西带的还挺多的(箱子或者 60l的背包),我发现我带了很多其实用不上的东西 ,到后面越玩越多,现在就放飞自我了,一个小包到处跑
这个问题真正延伸,是类似知乎的一个问题「如何在奢侈品店看起来很有经验的样子」
现在想来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如实的不安就
还有一个延伸,是这两天回顾脑子里的历史存货,直到上世纪嬉皮士运动前,历史上绝大部分的旅行者并不想融入当地,基本态度是「猎奇」和「评判的态度」
我的逻辑会这样展开:囤积是「未知」和「可得性不足构成」,后者更像是一个杠杆,说的更实在是「如果出现了未知,我的应对能力」
而奢侈品店,「未知」加入了「对手方的反应」,而由于缺乏经验和资本,会导致我「如果出现了未知,我的应对能力」不足,相当于不能掌控,而导致的自卑
比如希腊人经常会写 东方的习俗多野蛮 ,会完全用自己的价值尺度去衡量一切;探险家往往会写非洲各种奇异风俗和土产
他们去熟悉未知,只是为了说一句「不过如此」、「我去过」,更像是去维护自己对世界的稳定认知 ,或者是一个「ego」
但我我清楚我的风险偏好
在损失可以被补充的时候,我会倾向于矛盾,但如果我损失的是身体不可补充的东西,我会偏向保守,所以我应该不会去徒手攀岩
真诚地建议你(坦率地说):关注公众号「海程的无限游戏」,|海程的陪伴成长|人生无限游戏|在副本升级打怪 都在这里 , 还有一群有意思的玩家和你一起玩
更多「Credo」系列
我信,为何而战「1」
我信,战略的三层底色「2」
我信,行为模式的底层逻辑「3」
我信,自律的本质和好习惯的养成「4」
我信,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5」
关于更多探索系列你可以看
圣诞节,愿所有小河豚,长成蓝鲸
另外推荐「陪跑」系列
还是今天,想让你知道「赚钱陪跑」的含金量
今天,想让你知道「战略陪跑」的意义
深度战略咨询,成长路上你必须「看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