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研读学习语文湿地公众号刘芳老师“梦碎水浒,好汉悲歌”《水浒传》的整本书批判性阅读的教学设计后,收获颇多,拙笔写文以寄之。
儿时读《水浒》,我们都是热衷于那群好汉路见不平一声吼得慷慨激昂与拔刀相助的大义凛然,根本没有什么主题思考,大时代背景的考虑,甚至还对宋江选择招安嗤之以鼻,很长一段时间不喜欢这个角色。
这是我儿时读《水浒》的感受,那现在的孩子又是什么感受,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又该如何领读这本名著呢?
刘芳老师这节课确实解决了我的很多问题,她的课题“梦碎水浒,好汉悲歌”就从整体上概括了这本书。她的这节课是推进课,在孩子原始阅读的基础上,她抓住“反抗”这一关键词,设计了三个环节:一、聚焦“反抗”,思悟;二、解读“反抗”,思辨;三、解读“反抗”,思辨。这三个主要环节如一支长篙领着孩童向经典更深处漫溯。
一、一种精神
教材在解读本书时,提到它的主题是“官逼民反”,书中构建了一个“八方共域,异姓一家”的理想世界。刘老师以此提炼关键词“反抗”,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设问推进,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反抗精神和理想世界的构建。
来看她的问题设计:
聚焦“反抗”,思悟。该环节设计“在书中,你印象最深刻的反抗是哪次?”并且以表格的形式进行梳理(人物、事件、对象、目的),既抓住了该书的主要人物,又梳理与其有关的主要故事情节,同时为后面的推进蓄势,做了铺垫,可谓问的精妙!
随即,在梳理的基础上让学生思悟英雄的反抗行为和反抗对象,碰撞“官逼民反”的主题,继续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深度解析反抗的真正对象!
通过一个人,一件事到一群人,一类事,让学生明白“官逼民反”中的“官”不是某一个官,而是整个官僚体系。此处刘老师的点拨可谓拨云见日,让人恍然大悟。
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敢于反抗一个腐朽黑暗的官僚体系。这种反抗精神,是大时代背景下民众心中所热切期盼和向往的所在。
课行至此起调高亢,让人听着热血沸腾,为英雄的反抗精神,为领读者的精妙点拨。
不是所有的英雄都深得读者之心,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整体对抗再到个体的行为,刘老师在解读“反抗”,思辨环节,把感性的沸腾变成了理性的思考。且看设问:结合他们的反抗目的和反抗行为,你最欣赏或最不欣赏谁的反抗。
细读这个问题就会发现刘老师的用心之处,“反抗目的”——为了谁?“反抗行为”——做了什么?高调起,然后在平稳处思考每一个英雄反抗的出发点和反抗的方式,不难发现林冲的理性和隐忍,武松的血腥和暴力,鲁智深的正义与慷慨……这就是一类人的不同之处。
从行为看人物性格我们就不难理解故事结尾的悲哀。
观课于此,心中颇有些许的沉重。社会的黑暗,官僚的勾结,民无所归的悲哀,逼上梁山的好汉,格局使然又有几个是真正的大英雄,为的是天下苍生。从反抗的目的看个人格局,英雄难免狭隘,好汉难逃悲歌。
平缓处可见清浊,少了只读故事情节的快感,多了深处解读的思索。我们的阅读课才能深入进去!
第三环节解读“反抗”再思辨。反抗目的和方式体现了人的格局与反抗的境界,此处设问:为什么最后好汉们的反抗会失败?再次回到整本书上,梳理主要人物的理想追求。不难发现没有统一的理想追求,根本就无法实现最后的理想社会,不触动根基的反抗永远只是隔靴搔痒,无关痛处。
这个问题重新回到该书的主题“官逼民反”,反的根本原因是因为这暗无天日,苟且的官僚社会,让人无处觅生活。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但是要想真正构建理想的世界,必须以民为本有一定的大局意识和大时代格局。这本书开篇就说到了“洪太尉放出那108个魔君”,这也许就暗示了悲歌的结尾。
抽丝剥茧,在孩子们原始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领读,问题的设置彰显了老师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在刘老师的课堂上我看到了更深处的风景,留下了更深入地思考。
二、一种主体
不管是什么课型,学生永远是课堂的主体。在领读推进的过程中,刘老师处处以学生的阅读体验为主。
比如她的设问:在书中,你印象最深刻的反抗是哪次?你最欣赏或最不欣赏谁的反抗?
重视学生的原始阅读感受,学生才有发言的机会,才能引领他们把书读深,读透。通过问题的设计可以看出来刘老师有很强的文本解读能力,她设计的问题逐层搭台让孩子们顺势攀高,开启深度思考,让孩子们从《水浒》中读出了大时代背景下个人的追求与格局,培养了学生提炼概括与思辨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她交给孩子们阅读经典名著的方法,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主体意识。
课堂推进过程中有大量的资料助读,既可以辅助学生的深度解读,又充分体现了刘老师的用心,这种态度于孩子们来说就是最好的学习榜样和阅读方法。
三、一粒种子
每一节课都应该如一粒种子,能够播撒到孩子的心田之上让其抽芽、生长。刘老师的这节课就播下了一粒阅读古典小说的种子,从《水浒》到《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每一部经典之作都将成为孩子深入思辨人生的窗口,他们会趴在《水浒》这扇窗前去观望更多的风景。
从一课到一书,从一书到一类书,阅读的种子终将萌芽!
刘老师在课堂推进的过程中其实也在渗透一个问题:我们该做一个怎样的人?是为自己的利益拔刀而起,还是为大众的苦难而揭竿。什么样的好汉才能成为真正的英雄?这样的思考体现了大语文观下的立德树人,立胸有大爱大德之人,树大格局观之人,我们每一个人都与时代息息相关,从经典思辨人生,厚重孩子们文学修养的同时,更能够滋养他们的精神,丰盈他们的生命!
读课识人。好的课堂设计可以如杠杆撬动一类书的阅读,点燃孩子的阅读之趣;好的语文老师,当是好的阅读者和领读者,先看到美的景致才能传递给学生,达成美美与共。
【课源说明】
授课人:刘芳老师,成都嘉祥外国语学校初中语文一级老师,优秀班主任,优秀语文老师。
本课为“语文湿地”(微信公众号:yuwenshidi。)原创首发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