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安静静地看完了老师推荐的记录片《人生果实》,一觉醒来,影片中那些平平谈谈而又真真实实的画面仍浮在眼前。65年的相守,一个90岁,一个87岁。一日三餐,一片菜地,一所房子。
这部记录片拍摄的是建筑师津端修一先生和他的妻子英子女士的晚年生活。他们住在一座有四万五千人的小镇里,拥有着一所带菜园的房子,在菜园里亲手种了80多种蔬菜和水果。夫妇俩每天的生活就是打理这些蔬果,按着季节,施肥养土,播种照顾,收获分享。他们宁静淡然,步履协调。65年的共同生活,仿佛把他们变成了一个人。英子说从结婚的那一天开始,她的生活就是以修一为主的,这是她从小受到的教导。也是从那一天开始,他们就无话不谈。之后的生活里,修一每天都会问她很多次:“我这样做,可不可以?” 在这一份亲密而持久的关系中,有两颗乐意敞开的心,彼此尊重,彼此看中,甘心情愿地去捕捉对方的需求,并用心地去满足对方。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小比喻,说天堂和地狱的区别,描述的是同一个场景:十几个人围坐在一个大餐桌前,菜肴丰盛,而每人手中的筷子却有五尺长,无论如何努力,都无法将食物送进自己的嘴里。当大家都竭力只想喂自己时,就是地狱的境况,而当大家都试图彼此相喂时,就变成了天堂的景象。亲密关系里面不也是这样吗?我们所渴望幸福和谐的关系,不就是彼此喂养的一种关系吗?像这两位相濡以沫的夫妇,相互陪伴,相互顾惜,以满足对方的需求为自己的满足,都能获得内心的富足和喜悦,长长久久,一生一世,多美好!
除了彼此顾惜,修一先生和英子女士还都是实践精神极强的人,亲手做生活中的许多事。英子女士的美味料理和烘焙就像艺术品,虽然就两个人吃饭,每餐还是做得极为讲究。从采购到成品,每一个环节都亲力亲为。而修一先生的各样手工也是一绝,尤其是他给孙女做的玩具屋,精致奥妙,充满童趣,就是一件令所有女孩心动的艺术品。不论是烘焙还是手工都是创造性很强的事,而一个人如果一生都处在创造之中,不断地看到创作的成果,并能在爱中与人分享,内心会是多么充实幸福! 并且他们每日打理的菜园则更是硕果累累。在不紧不慢,孜孜不倦地劳作中,他们观赏着四季的循环往复,耕耘,收获着。我曾经听一个老专家讲过她被下放到农村的经历。在别人看来,那是很苦的事,但于她这样一个脑力工作者而言,身体的劳动恰恰释放了她积存在内心的压力。现在越来越多的故事在讲述都市人梦想---回归田园,亲手制作生活所需。而片中两位老人所过的正是许多人梦想的诗歌般的生活,恬淡,宁静,又充满着创造的喜悦。
我觉得还有一个动人的情节,就是修一先生每天都会手写好几封信,还配上手绘的彩色插图。这些信有的是给亲人朋友的,有的是给素未谋面的笔友,还有的是给食材供应商的鼓励。这样的联系方式在电子社会是很少见的,但却充满心意,温暖人心。而英子女士的联络方式是邮寄自制果干或收获的菜蔬水果,每样一些,让更多人分享他们的收获。我想对于任何人来说,能收到这样的包裹,都是极其暖心的事。夫妇二人的共识是“人是最重要的”。如果一个人心里能始终装着别人,他的心里是住着爱的;心里有爱的人,是幸福的。
影片的精髓就是反复出现的那几句诗:
风吹枯叶落
落叶生肥土
肥土丰香果
不紧不慢
孜孜不倦
人生,万物,自然就是这样循环往复,有节有律。而人所需要的就是这样一颗安静的心,循着自然的规律,不紧不慢地做,孜孜不倦地做。人已经融入了自然,成为自然的一部分,花开花落,耕耘收获,发芽落叶,人来人往。修一先生安静地睡去了,留下的是被丰润的土地和被滋养的人心。这一片院落终久要归于何人,他们好奇过,也谈过只言片语,只说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块土地上耕作过的人,他们怎样爱过,怎样欢喜过,怎样盼望过,怎样失落过,怎样相处过,又怎样离去。就像我们美丽的地球,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每一代都是过客,都是寄居者,都需要回赠这片大地,留给它生生不息的动力。
“人啊!怎样才能生活得像个人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