冗长的假期呆在家里确实是件烦人的事情。下午小姨和贝贝从喷泉回来打电话让我去她家玩,于是我立马就答应了。老妈叫我把上次大姨送的红菇带过去,我们两个人根本吃不完,我叫老妈把她新近腌的腌菜也捎去,她嚷嚷说吃多了胃痛,本来想扔了的。
一路上和小姨说这说那的很快到了她家。姨夫去乡下老家了,所以她家也只有她和贝贝两个人。小姨开始做漾豆腐,但是她拿豆腐泡来做,然后蒸熟。平时吃的都是煎豆腐做的,然后煮熟的。这道菜我总是不喜欢吃,可能是我没吃到高手做的吧,不过前几天去小姑家吃她做的,味道真的很不错。后来吃了两个觉得味道一般,可能我不喜欢吃蒸的东西吧。
饭前小姨给我做了一碗冰糖熬鸡蛋,鸡蛋是乡下拿来的土鸡蛋,也好几年没吃了,吃在嘴里甜甜的,伴着姜丝的清香,让我感觉好幸福……晚饭也很简单,都是家常菜。我吃了她做的腌菜,就不想吃别的菜了。腌菜里边得放点儿糖盖盖酸味儿,要放辣椒片不能放辣椒面,油要放的多,适当放点儿姜。这腌菜是用上海青做的。其实正宗的腌菜应该用芥菜做。
去年暑假我们一伙人在外婆家,外婆给做了一碗芥菜腌菜,好吃得不得了,一顿就被扫光了,哈哈……其实吃饭也得人多,一个人吃饭,吃什么也不香。
小姨中午还做了一碗胡萝卜和炖芋仔,晚上剩不点儿了。胡萝卜我一直都不是很喜欢吃,我自己炒的也很难吃,一吃她做的,感觉这人都是一样的,怎么水平会差这么多呢。
向她取经,她说胡萝卜太硬,得先蒸蒸,然后切小片去炒,炒时放点儿芹菜梗。想想我平时炒胡萝卜,总是切得很大片,虽然挺薄的,然后呢,我做菜只喜欢放小葱,大蒜偶尔放,芹菜从来不用,哈哈。
她说这做菜也得花心思。想她一开始也是放蒜叶,后来才琢磨出放芹菜更好吃的吧。之前吃她炒的一碗大白菜,也是放的芹菜,味道比放蒜叶好。这做菜的功夫,也得自己留心慢慢研习才能见长啊。那碗炖芋仔,她放了酒糟、蒜叶,味道也很好。
我对小姨说,要是在她家住一个月,我体重肯定飙升十斤,哈哈,她越发得意了,说小姨夫之前说:“我就是留恋你做菜的那个味道啊。”是呀,吃饭这事可小可大,若一辈子都能吃到可口的饭菜,其实真是一种能得的福气,我开始羡慕起姨夫和贝贝了,哈哈……看来以后得向小姨好好请教做菜的门道。
这正月里还有一道菜让我念念不忘,不过是道咸菜,以至于回到家的第二天我就自己动手做起辣白菜,结果,辣椒面放太多了,辣的没法吃。 这菜也不是辣白菜,是腌萝卜,腌白萝卜。腌萝卜是用辣椒面、蒜末、姜末和腐乳腌制而成,置于搪瓷盆内,在邵武每个菜市场都可以买到。本来也是道不起眼的咸菜罢了。
但是那天和妈妈去她一个朋友家吃饭,主人家拿出一大罐腌萝卜,说是别人从大埠岗(邵武下辖的一个镇)买来送的,挑出一些放在饭碗里,看着色泽清鲜,略带些红色,不似市场上卖的那般放满辣椒红彤彤的;萝卜片的形状也好看,一片片挺饱满的,半点儿都不蜷曲;夹来吃上一片,咸淡适中,有股辣味,有股甜味,还有股淡淡的酒香,顿觉之前吃的腌萝卜都黯然失色了。
做这腌萝卜的是个老奶奶,她年年腌制萝卜,量也控制着,萝卜也是长到一定的个儿就拔出来腌制,因为太大了肉质就粗老了,腌制出的萝卜也就不甜嫩爽口了。据说这腌萝卜很出名,很多人到大埠岗都要买点带回去送给亲朋好友。只是道最寻常不过的腌萝卜,但是若用心去做、去研习,味道就大不同矣,这就是行行出状元的道理吧。
那天家里请客,我做了碗可乐鸡翅。本来鸡翅应该用那种带肉的,但是老妈买回来的是鸡翅膀,也怪我没跟她说清楚;后来她又给捞了一遍,捞的都半熟了,把我气坏了,本来只是焯焯水去去腥味就可以的呀,我的老妈,你太不讲究了嘛。
按正常的步骤来,放油,放点儿白砂糖,把白砂糖熬到焦黄,放入焯过的鸡翅,桂叶等其他香料一起翻炒几分钟,然后倒入半瓶可乐,是340ml装的小瓶的那种,焖煮。快出锅时本来还可以放点儿蜂蜜的,但是家里没了,就没放,然后撒点儿葱花。尝了尝,味道不好,估计是糖放少了,可乐放太多了,收汁收的不够。
可乐鸡翅是C经常做的一道菜,记得第一次去上海时,缠着他给做这道菜,之前在他相册里看到过,看着应该蛮好吃的,所以就缠着他做。他做的怎么就那样好吃呢,够咸,够辣,够甜,够香。看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哈哈……他做的其他菜也不错,印象深刻的是莲藕排骨汤,我每次都是喝的肚子鼓鼓才肯罢休,哈哈。
前几天看《温州一家人》,有一幕是穆百富那陕北老爷子蹲在家门口吃面,但是我没想念起面的味道,我想起粉干的味道了,那是我和弟弟共同的回忆。
小时候经常住在外婆家,有一次舅母炒了一份粉条,我只记得放了酱油,放了很多油,香喷喷的,好吃的不行。以至于这多年我和老弟一说起炒粉条,都说舅母那次炒的粉条最好吃,妈妈也试着做过好几次,但是都没有那个味道,看来最好的味道,只能留在记忆中了,不过这也是一种幸福,不是吗?
妈妈做的印象比较深的是糯米饭和猪油饭。糯米饭做起来得费点儿功夫,而且要用大铁锅,现在家里小锅做不了。做法是:糯米洗净浸泡几个小时,然后放在油锅中翻炒一会儿,再把事先炒好的菜(一般是香菇,瘦肉丁,鱿鱼干等)放入糯米中,盖上锅盖,焖熟一揭开锅盖,就是满满当当的糯米清香,让人食欲大增。
这糯米饭也是十来年没吃了。前几天舅母做了让我去吃,但是我有事没去,遗憾了。猪油饭比较简单,小时候在老家,有时没什么菜可吃,妈妈就舀一勺新熬的猪油在新蒸的米饭上,再撒上一把葱花,那味道,真是美妙绝伦。
之前偶然有一次吃到舅母的妈妈炖的一碗泥鳅炖芋仔,那汤浓香浓香的,是用小砂锅在炭火上煨了四五个小时才熬出来的,所以味道特别好。可惜的是后来,再也没吃到那么浓香的了。
小时候很喜欢跟着小舅舅,有一次我们在山上点起火堆,做了一次竹筒饭,虽然记不清到底是个什么味道了,但是,现在想想,还是觉得倍感温馨,正宗的竹筒饭,也就吃了那么一次;后来他在家里住过一阵,印象深刻的是他做的炒螺丝,每次都吃的光光的……
还有大姨做的油糍,我和樱子爱吃的不得了,前几天她从乡下带来的被我俩一顿就扫光了,有点儿汗颜额。
有天醒来忽然想吃麻辣烫了,是在长春吃的那种,在镇江和莉莉也常去小门那儿吃,但是不是东北的那个味道。
长春的那个味道,很辣,很咸,有很多炒豆子,有很多菜,很多粉丝,很多冷面。想想真的好怀念,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回去再吃一次。还有香花带的牛蹄筋、辣白菜、各式糕点,艳朝带的山西陈醋,晓微喜欢吃的苹果伴侣和三食堂的米线,我们大一很喜欢吃的鳄鱼头雪糕,我每次都点的拔丝山芋,后来和波波常去吃的砂锅、过桥米线,这些,构成了大学四年的味道。
在镇江三年,最值得称道的,应该是恒顺的陈醋吧,还有莉莉经常带的周黑鸭,秀娜带的酒枣。那么,我给大家的味道呢,是大理石(米糕糖)还是梅菜笋丝,哈哈?
邵武本地出名的小吃是kaozan糍和nazha糍,前者做的最好的是技校后门的那一家,只可惜那家只在早上营业,过了那个点,就打烊了,所以,在邵武呆了这么久,我也只吃过一次,糍粑做的厚实嫩滑,酱汤熬的也是浓香馥郁。nazha糍因为每逢年节都有做,所以品尝过的味道也是各有千秋。
邵武做的最出名的是华光路的沟子岭,生意红火,据说在网上都可以买到。吃过一次,感觉味道一般,菜不够香,糍粑皮因为是用米浆熬熟做的,不似传统的舂出来的嚼着有韧劲。不过生意做的这么好还是值得鼓励的。知者来小吃店里的东西我最喜欢的是卤豆腐和拌粉,原因很简单,够咸够辣,其他的,诸如骨头汤,也很不错。
从过去到现在,有些味道我们记住了,有些味道我们忘记了,以后,又会品尝到新的味道……生活,原本就是各种各样的味道,酸甜苦辣咸,轮番上演。
(好吧,没时间写,用一篇旧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