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种孤独》的作者理查德·耶茨是一个很特别的人,他似乎更执着于“失败人生”。
就像他在采访中所说的:“我对成功的人士不太感兴趣,我对失败更感兴趣。”
每个人都会有高光时刻和低谷期,有时候,坦然面对不如意和孤独,何尝不是一种潇洒的人生态度呢?
理查德·耶茨的目光永远聚焦在平凡人身上,他们是千千万万个人的影子,有被同学孤立的小朋友,有对婚姻焦虑的姑娘;
有严肃负责却不被理解的教官,有胸怀远大理想却一直未能实现的普通职工……
他们迷茫、焦虑、孤独、人生不得志,甚至被某个世界边缘化。
其实,在他们身上,也看到了理查德·耶茨自己的影子,他的一生与孤独为伍,尝尽孤独,也写尽孤独。
理查德·耶茨还被称为“焦虑时代的伟大作家”,他的第一本短篇集小说《十一种孤独》一出版,便被誉为“纽约的《都柏林人》”。
都说原生家庭,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1926年,耶茨在纽约杨克斯市出生,但他的家庭并不幸福,在他三岁那年,父母离异。那个时候,还是大萧条时代,母亲带着他和姐姐在曼哈顿艰难度日。
更为可怕的是,母亲经常酗酒,歇斯底里,让本就窘迫的家庭雪上加霜。
他们处在社会最底层,常常挨饿受冻,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有时还会被别人赶出去。
在无法忍受的时候,耶茨的母亲总对着他们大声朗读《远大前程》。或许这成了耶茨最大的精神支柱。
幸运的是,耶茨后来完成了中学学业,可是他放弃了读大学的机会。
因为在耶茨的青少年时期,他的偶像是作家海明威,所以他将海明威的一句话封为座右铭:“写作者应该融入生活的洪流中,通过斗争在生活中占有一席之地”。
当然,这只是他个人固执的想法,在如今社会、学业还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只是一个证书,还代表着一个人的能力。
此后,耶茨参军去了法国,经历过战争的残酷、人性的善恶,还在军队中不幸感染肺炎,九死一生,但他一直保持初心,以及从未忘记成为作家的梦想。
当人的内心有所期待时,他的人生是充沛而炙热的。
耶茨肺炎康复后,他带着补偿金过了好长一段潇洒的日子,又遇到了他的真爱希拉,并与她结婚生子。
耶茨同那些文艺工作者一样,特别崇拜巴黎、伦敦这些浪漫又富有情调的城市,而妻子
是有着演员梦的女孩,她家里还有几位长辈是演员,所以,没多久,他就带着妻子和女儿搬到欧洲。
在欧洲,他们渴望实现梦想,不想庸庸碌碌,为一份普通的营生匆忙而活。然而,理想世界却被现实打击得支离破碎。
没有人可以一蹴而就,耶茨也一样。
他常常一个人窝在出租屋里,不停地写,不停地抽烟找灵感,不停地焦虑烦躁,当然,也不停地被拒稿。他在写作中历经绝望,在绝望中坚持。
其实,不管是作家,还是其他领域的佼佼者,在成功之前,都经历过漫长的孤独和绝望。或许不被理解,不被看好,甚至可能没有一个人支持自己。
这是一个孤独痛苦的过程,当然,也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
一年后,耶茨终于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一篇小说,那是他在这一年写的十五篇小说中的一篇。这对他来说,是作家梦想的重要里程碑。
然而,他的事业蒸蒸日上,家庭却进入了寒冬。作为丈夫和父亲,耶茨没有尽到该有的责任,他与妻子感情破裂离婚了,妻子带着两个女儿已离开。
从此,他只身一人,除了写作,就只剩孤独相伴了。
耶茨回到欧洲后,在某个公司以及合众国际社工作过,也给人代写过文章,但最终还是回到出租屋,过着独自写作的日子。
他没有再娶,也没有任何其它特别的爱好。
出租屋里设施很简单,一张桌子,一台打印机,两盏小灯;冰箱里没有其它食物,只有咖啡和酒。
他也常常懒得打扫卫生,房间里地上到处都是死蟑螂,还有穿了未洗的衣服,和厨房里脏兮兮的锅碗瓢盆。
他的生活单一且枯燥,总是白天抽烟写作,恨不得每团烟雾中都能带来灵感,晚上就酗酒,喝得烂醉如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虽然很多作家像海明威、凯鲁亚克都爱喝酒。海明威还曾说:“如果你想了解一种文化,就去当地的酒吧里坐一个晚上。”
但他们都不会像耶茨一样极端,全身心地投入到酒精中,常常醉得不省人事。
而抽烟,耶茨也像是为了提前透支自己生命一样,明明患了肺结核,咳个不停,还是一根接着一根地抽,毫不在乎。
正因如此,耶茨的身体情况直线下降,犯哮喘、常常呼吸困难,甚至后来要带上氧气面罩来呼吸。有段时间他已经精神崩溃,自称常常进入精神病院。
在66岁那年,耶茨不幸死于肺气肿及并发症。
他的一生,就这样潦草结束了。虽然生前穷困潦倒,怀才不遇,但他的人生及作品影响了无数人甚至是作家,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泰晤士报》曾称,耶茨是二十世纪最具洞察力的作家。
库尔特·冯内古特曾说,《十一种孤独》是有史以来十部最好的美国短篇小说之一。
可想而知,耶茨和这本书的地位有多高。
说起这本书的主题——孤独,曾经有人给孤独分了十个等级:
一个人逛超市;一个人去快餐厅;一个人去咖啡厅;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去KTV;一个人看海;一个人去游乐园;一个人搬家;一个人做手术。
你经历过哪个等级的孤独呢?
这些听起来会使得情绪非常低沉,但仔细一想,这都是身体上的孤独,很容易满足。而另一类灵魂上的孤独,像是坠入了无人荒岛,很难自救和他救。
他们想要进入某个世界,总是被拒绝。比如无法融入班级的某同学,比如在公司被孤立的白领,比如在军队被排挤的军官等等。
他们孤独、无助、凄凉又绝望的情绪总是包裹着全身,压得自己喘不过气来。
而《十一种孤独》这本书里,作者笔下的主人公正是这些生活中被边缘化的平凡人。
他们有着各自的不幸,讨厌自己的处境,厌弃自己的工作,爱而不得,郁郁不得志。家庭、婚姻、工作一团糟。
这又何尝不是许多人的缩影呢?
这11个故事之间没有任何牵扯和联系,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围绕着孤独出发。是那种不可言语,却深藏心底的孤独。
但他们如耶茨一样,不肯屈服,即使面对最坏的结局,也绝不逃避。因为他们知道,生活还要继续。
就像作家麦家所说的:“人生海海,敢死不叫勇气,活着才需要勇气。”
《十一种孤独》这本书,讲述了11个人的不同人生。
内容来源于《麦家陪你读书》。
麦家说读书就是回家,我说写作就是出发。一个有态度、有温度、有情怀的创作者,一个有故事的男人。
希望我的文字,能在治愈自己的同时,也能够治愈你;希望你能从我写的故事当中,获得感动与力量,温暖与方向;
希望在你迷茫困顿之际,在你感到彷徨无助的至暗时刻,能从我分享的故事里,看到一丝光亮,看到那点滴的一米微光。
希望我的存在,能让你不那么孤独,甚至温暖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