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为什么不是项目经理,而是项目管理者呢?笔者认为无论是项目联络员、项目协调员、项目助理、助理项目经理、项目经理,还是项目总监、总经理,都属于项目管理者的范围。而且笔者认为,笔者的大哥马云,也在这个范围之内,只不过笔者的大哥已经是精神领袖的级别,常人只能遥遥膜拜之。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说明一件事,学习专业的项目管理知识,不要认为成了项目经理就摸到了天花板,如果那样想,就限制了自己的格局,更限制了自己的发展空间。
闲言少叙,书归正传。
笔者认为,成为专业的项目管理者,至少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史前文明式项目管理阶段
破冰行动阶段
科学管理阶段
由于笔者功力有限,目前还在破冰过程中,没有达到科学管理的终极目标,所以就主要和大家分享一下前两个阶段的经验&教训。
一、史前文明式项目管理阶段
此时,成功是偶然的,而且方法不可复制,还处在懵懂、无知无畏状态。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呢?大概是这样,虽然自己只会三脚猫功夫,但是却固执的、坚定以及肯定的认为,自己天下无敌,舍我其谁?
先看一段对话(引用自《做项目,就得这么干》(人民邮电出版社)):
领导:小马,你看这项目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
我:80天左右吧,赵总。
领导:别跟我说“左右”!准确一点,究竟多少天?
我:那就80天吧
领导: 80天太长了,给你50天吧。
我: 50天实在太短了,赵总。
领导:那就60天吧,别再讨价还价了,我这不是菜市场,就这么定了。
我:好吧。
回去后,根据领导激烈讨论的结果,制定了一份为期60天、每项任务精确到2个工作日的详细计划。
听完这段对话,是不是很熟悉,很亲切?
这在IT行业,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并且大家已经“习以为常” 。
如果开发人员知道计划是这样制定的,会不会哭死??
这种带有“先天缺陷” 的计划在执行过程中,进度能否保证,鬼才知道。项目想要成功,只能祈求上天保佑。
此时的笔者,坚信领导的想法都是对的,领导的意思必须无条件执行。
就这样,部分项目勉强也是可以成功的。
做项目多简单呀,闷头干就完了。项目实施过程中有些波折,有些困难,无非就是加班嘛,多大个事儿呀。笔者依然傻傻的相信,只要努力,没有什么不可以。
同时笔者发现,其他项目组也都是这么干的。为了完成目标,不惜代价的加班,区别只在于加班多少而已。找到了同类人就找到的“合理”的依据,特别兴奋,说明我们不是另类。于是,我们经常白痴一样有着共同话题,比拼加班强度,批判无止境的需求变更等等。
这种现象要说不合理吧,很多项目就是这么做的。但是此情此景,怎么看都不是很专业嘛。作为一个项目管理爱好者,不禁产生了小小的困惑:“史前文明式”项目管理,真的是存在即是合理吗?
二、破冰式项目管理阶段
经历了若干史前文明式项目的“磨炼”,打不死的小强也终于开始有点怀疑人生,经常在加班后回家的路上不断的问自己:“做项目就那么难么?除了加班没有其他办法了吗?这一直加班加班的,加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儿呢?”
此时,已经意识到做项目的方式方法必须改变,否则自己可能就得一直加班到退休了。于是,在别人的“蛊惑”下学了PMP这个鬼东西。真是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啊,什么五大过程组十大知识领域之类的,各种工具、方法、技术的,看的我眼花缭乱的,不管有没有用,至少感觉很专业的样子。
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拿到了PMP证书和工信部的项目管理证书。突然感觉以前的自己顶多算是个散兵游勇,能坚持到现在没转行真是不容易。这下国内国外的项目管理知识都学了,咱们是正规军了,应该也算是黄浦X期的专业人士了,恍惚中我仿佛看到了美好的未来,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安静的美男子大显身手的时候终于到了。
回到工作中,看到正在实施的项目进展情况,感觉情况无比的混乱,简直是糟糕透顶!学习专业的项目管理就是不一样,随随便便就能看出问题,心中优越感莫名的升起。心想,这种情况必须制止,要拯救兄弟们与水火之中,新时代的英雄马上就要诞生了。
自信心极度膨胀,感觉现在的流程制度这也不对那也不对,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反正没有顺眼的地方。必须找机会让大家对我刮目相看。
机会果然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恰好有个项目领导又找我作计划,于是就有了下面这段对话:
领导:小马,你看这项目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
小强:赵总,每个项目都有其特殊性,虽然我们做过类似的项目,但我需要了解重要干系人的高层项目目标,以及客户具体需求及验收标准,涉及哪些风险,还有我们计划投入多少资源,然后才能评估实施周期和计划,我先了解一下具体情况,周五下班前提交给你一份初版计划。
领导:让你干点活咋这么费劲呢?做个计划要一周时间?
小强:赵总,好的规划是成功的开始,前期投入一些时间和精力是必要的,可以避免很多风险发生。
领导:长本事了是吧?还给我讲起大道理来了?别给我整那些没用的……我告诉你,投多少人我还没想好,其他信息看邮件,明天上午给我计划。
小强: 赵总,这。。。
领导:就这样吧,我还要开会。
小强:好吧。
出了领导办公室感觉自己有点晕晕的,这不是我想要的结果,领导为什么不按套路出牌?那么专业、科学的方法,他们为什么不用?十万个为什么在我脑海回荡,回荡,回荡。
就这样,以为学了点项目管理知识,就可以“拯救世界”,在经历了若干次碰壁后,感觉自己很傻很天真!打不死的小强再次陷入了困境。
偶然机会,在郭致星老师课上听了猴子的故事:
动物园的饲养员,把几只猴子关在一个笼子里,并在显要的位置,挂了一串香蕉,旁边放了,几个热水喷头,只要猴子碰香蕉,喷头就自动喷热水,
每次,都会把猴子,烫的哇哇直叫,几轮之后,就再也没有猴子,碰香蕉了。于是,猴子们达成共识,香蕉很危险,不能碰!!
这时拿出一只老猴子,放进一只新猴子,新猴子没被烫过,看到香蕉自然想拿,但是,只要新猴子一抬头,老猴子上去就一顿暴揍。老猴子想:你个新瓜蛋子,懂个啥?那香蕉是要命的东西,你自己受伤我们不管,烫着我们可不行。看我不揍死你!
几次之后,新猴子再也不敢碰香蕉了。
此时,新猴子终于明白一个道理,香蕉不能碰,容易挨揍!!
游戏继续,再拿出一只老猴子,放进一只新猴子,于是,又重复刚才的故事,而且第一次,被放进来的“新猴子” 打的最凶。
几次之后,笼子里,已经没有原来的老猴子了,但是,已经没有猴子去碰香蕉了。
再后来,饲养员同志,把热水喷头关掉,但是,仍然没有猴子去碰香蕉。
想把项目管理专业知识落地实践的我,就像那只新猴子。被虐了无数次。
打不死的小强突然明白,“拯救世界”绝不是想像中那么容易。想想人家唐僧西天取经还经历九九八十一难,咱这点小挫折算个毛线。想想这段时间一步一个坎两步一个坑的经历,内心中默默的把PMP方法路落地实践定义为“破冰行动”。总结出破冰三板斧和大家分享一下。
01、破冰三板斧第一招:工作汇报
日常工作中,多用专业项目管理的工具、方法与技术,让领导慢慢适应这种管理思路,争取得到高层的支持他认可,便于应用与优化不合理的流程。
以前找领导,不是要人,就是要资源,再不就是项目出事了,搞的领导一看到笔者,就很头疼。
有一次,给领导汇报工作,笔者改用PMP工具和技术汇报,讲一下如何进行进度控制、成本估算、质量保证、风险应对等工作。
领导虽然没有当面夸笔者,但是能看得出来,他是眼前一亮,应该是觉得,这个东西,好像不错!
其实,实际工作中,领导并不想知道项目中都发生过哪些事,只想知道,项目现在是否可控,还有你是如何让项目可控的。专业的项目管理方法论恰好满足这些要求。有领导认可,以后的工作就顺利很多。
02、破冰三板斧第二招:项目总结
利用项目总结的机会,邀请领导及同行过来“指导” ,让大家了解相关方法论,让他们产生好奇心。并且不要直接给出方法论好与坏的这种结论,作为一个项目管理者的智商应该都不低,如果真的对项目实施有好处,他们会偷偷学习的。
其实我知道,他们来听项目总结,无非就是想听听需求、计划、实施这些东西是怎么做的,笔者偏偏不讲。经常按照一个他们觉得很奇怪的套路来,先做干系人分析、沟通规划、风险梳理等工作,本质上来讲,项目是基于业务,面向干系人的过程。
如果不了解,干系人的情况,直接谈需求,很可能效果不理想,因为笔者之前就是那么做的;就像老牛把自己最喜欢的青草送给了狼,最后却被愤怒的狼给吃掉了。试想,如果根据干系人的期望、工作习惯、兴趣爱好等,确定沟通计划,排除高层风险,然后,再站在干系人的角度,进行需求分析等工作,是否就会顺利很多呢?
03、破冰三板斧第三招:知识分享
积极组织、参与经验交流会议,尽可能将相关方法论渗透给其他同事, 集结新猴子,打败老猴子。
方法论落地实践为什么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你的“同类”太少,其实,他们不是不接受,只是不了解,难道,你随便的会接受一个你完全不了解的东西吗??肯定不会的。所以,我们要逐渐的渗透,让他们和你站在一起,形成合力,共同优化公司的管理流程。
项目管理方法论与实际工作的结合,不能急于求成,需要一个知行合一的过程。我们在破冰过程中一定要摆正心态,尤其是以下几点:
方法论与实际工作结合,是很困难的,需要持续的PDCA。
项目经理是个神一样的职位,无论什么事,找项目经理都没毛病!!
尽量要求自己用能力解决问题,而不是权利,坦然面对有责无权。
项目管理工作,没有捷径,但熟练运用专业知识,会少走很多弯路。
PMP是起点,而不是终点,多读书,多交流,让自己不再坐井观天。
其实,当我们尝试破冰时,项目管理之路才刚刚启程,也就是在这个时候,项目管理者的血脉才刚刚开始觉醒。
结束语
项目管理这条路很长,需要持续的自我提升。最后,把自己遇到困难时,自我激励的一段话,分享给大家:
天下有大勇者,
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苏轼(《留侯论》)
【国帅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