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六点签到
抑郁是一种负面情绪。处于这种情绪状态下,人会感到失落、沮丧、空虚、绝望、烦躁、不安等,与此同时,还会对原本感兴趣的事物都丧失兴趣,总觉得做任何事提不起劲儿。
生活非常复杂,日子也很长,我们都可能会遇到情绪低落的时候。
抑郁是一种心情,但抑郁症就不是一种心情那样简单了。
如果一个人连续两周以上都陷于严重的抑郁心情,而且在食欲、自信心、注意力、记忆力、睡眠等方面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和下降,无论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儿,对一切都不感兴趣,这就不是偶尔的心情波动,而有可能是一种临床疾病——抑郁症。
许多描述抑郁症的教材常会使用凡·高的油画《悲痛的老人》,画中老人正坐在木椅上掩面痛哭。
虽然这幅画里的人并不是凡·高本人,但作为它的创作者,凡·高大概是最有名的重度抑郁症患者之一(也有说法为凡·高得的是精神分裂症,这种病我们在后面也会提到)。
这样一个天才画家最后因精神问题自杀身亡,令人唏嘘。但要注意的是,这幅画展示的其实更多的是“悲痛”的心情,而不是抑郁。
患有抑郁症的人,并不是都像这样双手掩面、泪流满面的。
抑郁症本身非常荒谬。
没有抑郁症的人,难以理解抑郁症到底是什么,因为每个人都体验过“心情不好”,所以自然而然认为抑郁症只是长时间心情不好而已。
美国作家安德鲁·所罗门(Andrew Solomon)2013年曾在纽约做过一场主题为“抑郁症,我们各自隐藏的秘密”的TEDx演讲。
他在这场演讲中分享了他得抑郁症的过程和感受,很多人(包括我)认为他对抑郁症的总结非常精准。
他说:“抑郁的反面并不是快乐,而是活力。
而正是这样的活力,似乎在某段时间里从我的身体中慢慢消失了,所有需要完成的事情都让我感觉那么麻烦。……
你知道这根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然而你已经被抑郁掌控,并且无法找到任何解决方式。
于是我开始感到自己事情做得越来越少,思考得越来越少,感知得越来越少,就好像整个人已经没什么价值了。”
对抑郁症的神经科学研究真的可以算是浩如烟海,然而,即使我们已经做了这么多努力,它还是一个难题。
不知你还记不记得在情感篇中,我曾经提到过一种神经递质,名叫血清素(有时也会被翻译为五羟色胺)。
血清素被认为是调节心情的关键。虽然它本身不生产快乐感,但它控制了能不能感受到快乐的那个阀门。
研究发现,抑郁症患者的大脑中血清素含量偏低,很多抑郁的症状也确实和这一点相关。
所以市面上最常见的抗抑郁药,大多都是作用于血清素的,目标都是维持和提高大脑中的血清素含量。
达到这个目标的方法有很多,所以市面上才会有这么多不同种类的抗抑郁药物。
有些药物能够阻止血清素的分解,这样即使大脑的血清素产量不变,但血清素的分解过程变慢了,就能让血清素在大脑里待得更久一些,从而提高血清素的浓度。
还有一种方式,是直接作用于负责回收血清素的神经细胞上,让这些细胞停止它们本该完成的回收工作,让血清素在神经细胞之间待久一些,强迫它“加班”。
现在应用最广泛的抗抑郁症药物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就运用这种原理,它除了用于治疗重度抑郁症,对上一节讲过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虽然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抗抑郁药,但药效因人而异,不仅价格昂贵,而且副作用很大。
就拿上面提到的阿米替林来说,它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会使嘴巴很干、视力出现问题、血压降低、总想睡觉,还会便秘。
更严重的情况则是引起心脏问题,如果服药者年龄小于25岁,这种药甚至会增加服药者自杀的风险。
每次想到这里,我都觉得非常沮丧。这么大的一个问题,这么多人深受其苦,神经科学界也已经花了几十年来研究这个疾病、开发药物,到现在治疗还是这么难、这么贵。
可能真的要到更年轻的一代成为科学研究主力的时候,我们才能在抑郁症的研究和治疗上更进一步。
我在准备写这书的时候,就下定决心一定要说说抑郁症。在与大脑相关的疾病中,抑郁症绝对不算最复杂、最难攻克的,甚至可以说在本篇中,它相对来说算是“简单一点”的疾病。
但我个人认为它是最令人心生遗憾的一种病,它所影响的人群之广超出你的想象。
它对人的影响那么严重,许许多多的人却选择在沉默中忍受抑郁带来的痛苦,甚至最后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在国内,可能是文化原因,也有可能是科教不足,无论年轻人还是中老年人,即使患了抑郁症,也不敢告诉身边的人,因为很多人会误以为得抑郁症是软弱的一种表现;
或者知道即使说了,对方可能会不以为然地说:“这不是什么大病,你只是想多了。”
在英语中,我们常用“黑狗”来形容抑郁症。
这来源于英国首相丘吉尔的一句名言:“抑郁就像一只黑狗,一有机会就咬住我不放。”这个形容特别巧妙,
抑郁症来得无声无息、突如其来,来了之后又会如影随形,就像一只紧紧跟着抑郁症患者的黑狗一样,生活在患者的影子里,患者也要学会与它一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