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课是新教材八年级第四单元第一课,属于影视与媒体艺术范畴的内容。课程主线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导入
(一)出示课前准备的导学案,分析家人那个时代和自己喜欢的动画片。
请学生从我和爸爸、妈妈喜欢的动画、动画技术、动画在中国动画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享,推动课程发展。
(二)带着问题:
1.中国动画发展的脉络是怎样的?
2.技术是如何推动动画发展的?
3.一部经典动画有哪些组成因素?
一起探索、一起走进“影视与新媒体艺术”大单元《真实与虚幻》。
二、经典作品分析
(一)欣赏《大闹天宫》片段——1961年,第一步彩色动画片
大闹天宫动画当中,人物动作与音乐的特点是什么?如何呈现中国元素?
(二)《长安三万里》片段——2023年
1.]他表达了李白的什么?
2.还呈现了哪些李白诗中的意境?例如,李白的自由、洒脱体现在哪里?
3.对比:《大闹天宫》和《长安三万里》
《大闹天空》:人物二维平面、场景静态、镜头运动固定镜头、特效简单
《长安三万里》:人物三维立体、场景动态、镜头运动平移推拉摇移、特效绚丽
4.幕后故事:
5.一部动画能成为经典,重要的因素有哪些?
三、时代的发展,我们中国动画的变与不变在哪里?
四、回顾中国动画的发展历程
五、作业
新课标核心素养要求我们,一堂好的美术课,不能尽停留在技的层面,一定要有意的升华,这才是我们核心素养落脚点的最根本的地方。艺术是育人的载体,是育人的一部分,育人的手段,而非育人的目的。文化素养深厚的老师,深知作品是时代的缩影,作品当随时代。今天郭老师的这堂欣赏课,让我们看到了,影视作品在时代浓缩后,并在课堂上的绽放。
一、导学案中,从我和爸爸妈妈喜欢的动画、动画技术、动画在中国动画发展史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三方面展开,做分享分析对比,引出两个不同时代影片的视觉艺术效果——《真实与虚幻》。老师通过照片、导学案呈现、学生表述,还原育人空间,很好的建立了家长与孩子的情感纽带。
二、课中三个基本问题:
1.中国动画发展的脉络是怎样的?
2.技术是如何推动动画发展的?
3.一部经典动画有哪些组成因素?
聊脉络、探技术、析元素、谈文化传承与创新、最后拓展情感给爸爸妈妈讲故事,循序渐进,环环相扣。
三、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课堂容量过大,可做减法,深进去,保证孩子能把课堂上的知识带走,变成自己可运用的知识储备。
2.开头时,《大闹天宫》动画当中,人物动作与音乐的特点是什么?念、做、打
这个地方,可做深究,例如,可继续引导学生,我们还看到了中国形象,中国色彩,听到了中国声音,更感受到了中国故事。其中每个环节,在老师的启发点拨下,孩子输出后,老师也要及时收进去,补充总结。
3.对比《大闹天宫》和《长安三万里》两部动画片,要完成每个细节,都耗费了二到三年的时间。也可深入引导,不仅中国的影视,中国的工艺和绘画还有更多的经典,它们都是时间沉淀的结果。在未来,还将要把中国影视带到更广阔的艺术领域。深知中国精神是中国动画的灵魂,我们的技术在变,但是传承文化的脚步不变。
4.课堂落实到学生。
可结合一小段情节,学生模拟情节,还原现场,让学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