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尼罗河上的惨案》
《蓝色列车》那一部我记得不是太清楚了,但总觉得《尼罗河》有种《蓝色》和《东方快车》的综合体的影子(not in a bad way)。我很喜欢这一部的开头,即将参加邮轮之旅的几股力量为了某些不能明说的原因朝着埃及聚拢,有种电影镜头刷刷刷扫过的紧迫感。
有钱的年轻继承人很容易死于非命——动机实在太多了,蜜蜂蝴蝶趋之若鹜地来。轮船还是火车其实没什么分别,都是移动中的密闭城堡,不过跟火车比起来,游轮多了个上楼下楼的方向,变数就又多了一层。
“有几个特别的问题……德·贝尔福特小姐所说的,有人偷听到了那天晚上我和她在花园的谈话;蒂姆·阿勒顿先生对他在案发当晚听见了什么、做过什么的供述;还有路易丝·布尔热就我们今早的提问所做的重要回答。另外还有一个事实:阿勒顿夫人喝的是水,她儿子喝威士忌加苏打水,而我则喝葡萄酒;再加上两瓶指甲油和我说的那句谚语。最后,让我们来看一看整件事情的关键之处:有人用一块廉价的手帕和一条天鹅绒披肩把那把手枪包起来,扔进了河里……”——波罗的推理还是一如既往地直到最后一刻才把七零八碎拼到一起,然后得出最不可能的结论。波罗不时会有对于自己虽能洞察人性但仍对阻止罪行发生无可奈何的感叹,这一个故事里,这种叹息声仿佛格外响亮些。
“太多爱情了”大概跟太多钱了一样是没人会拒绝的双刃剑。
9.《感官回忆录》
“食欲与性欲是推动历史的最大功臣:它使物种得以保存和繁衍,它们激发战争与诗歌,它们影响宗教、法律和艺术。整个宇宙就是一个长时间未受干扰的消化与生殖的周而复始循环,生命的每件事,都浓缩为生物组织互相吞噬、自身繁衍、死亡、施肥大地。然后经过转化而再生的过程。血液、精液、汗水、灰烬、眼泪,以及人类在追求意义之中无可救药的诗意想象……”
《幽灵之家》作者的情欲美食心得,充满隐喻(有的其实完全不隐)的插图之外,还附带小半本可操作的食谱,大可以看完书之后照着做些酱料汤水小前菜出来,吃一半用一半——是的,阿连德在书中经常这样建议,连凯撒也跟着被调侃了一番。“如果你不曾考虑过,请注意一个事实:身上涂蜂蜜可以玩很多花样翻新的游戏。克丽奥佩特拉喜欢用一种蜂蜜和杏仁粉的混合物保养皮肤。凯撒和安东尼与她为伍之后都发胖了,不仅因为他们抛下了艰苦的军旅生涯……”
阿连德偏爱的某一类食谱——或者更精确一些,按照书中的叫法,“春膳”——符合拉丁美洲给人带来的一贯联想:丰饶多汁,各种色彩像爆炸般混合在一起,调动起所有感官。书里有一章调侃了“新潮餐饮”:“将朴实无华的鱼,化装成一顶帽子上来,……当我终于痛下决心,把叉子插进去,整盘菜就分崩离析,雕刻成一只蜜蜂的小红萝卜掉到我腿上。……新潮餐饮可以很有趣,但谈到食物——以及男人——我偏好味道浓郁而外观单纯,就像一条对自己的赤裸不觉得羞耻的诚实的鱼。”
10.《沉默的证人》
这又是一个人物有趣过案件本身的故事。
有钱的老小姐总不缺穷亲戚,也总大概率非自然死亡。波罗出场前,死者招待晚辈——也是潜在遗产受益人——的一场戏,又是对某个时代某个人群的怀念。
”我被一种奇特的氛围笼罩着,一种已逝时光的氛围——悠闲、雅致的时光,“绅士和淑女”的时光。这是个不折不扣的‘隐居之所’。淑女小姐坐在这儿做着手中的针线活儿,要是家里最受宠的男人在这里吸支烟,事后不知要怎么好好地抖抖窗帘通通风呢!”
11.《古墓之谜》
“我的职业教会了我一些东西。其中之一,也是最可怕的一件事就是:谋杀是一种习惯……”波罗如是说。
案子的套路还是看起来很眼熟的:受害人死在房间里,一开始看起来似乎没人能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进入房间杀人再脱身。每个人都有不在场证明(不过波罗当然要怀疑每一个人)。第二个受害人出现了——因为发现了案件的关键而被灭口。然后波罗指出了那个看起来最不可能的凶手。
虽然老套,却是个很有意思的故事。阿婆这一次也观察并嘲讽了一部分人性:异性相吸、同性相斥、征服与臣服、爱恨间的一线之隔,诸如此类。
还是要相信统计数据啊。
12.《复仇女神》
Miss Marple系列之前看的都是剧,这是第一次找书来看。同系列的其他故事没看过不好比较,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是后期作品的原因,这本整体的风格格外“老年”——当然,Miss
Marple一直都是老年,但印象里之前的故事要更eventful一点,还有点活泼的火花之类的。相比之下,这本显得很pensive。
某种程度上,Marple和波罗一样,都是利用他人眼中自己的“劣势”来收集情报,甚至玩一两手出其不意。
“她们很有涵养,也很谦和,是那种马普尔小姐年轻时所谓的(现在已经不流行这么叫了)淑女们——有一次她管她们叫“过时女人”,她父亲纠正道:‘不,亲爱的简,不是过时,而是落难贵妇。’”——类似这种来自Marple的零星观察,是很有时代感的。
13.《候场》
出场前进入和准备进入状态的演员们。
(在多抓鱼抢了四五回终于抢到了。)
14.《该我开枪了》
《深夜小狗》作者的短篇集,写实和非写实风的人性百面。
马克哈登看起来是不喜欢大团圆结局的人(happy
ending多无聊,多有违自然规律)。《溺水》的男主人公说:“那么多年,我一直幻想着好莱坞大片似的父子母子重逢。他哭着向我们道歉,我们喜极而泣。现在明白了,这种经典桥段在现实中永远不可能发生。”所以他从水里捞出了性格恶劣的凯利之后,他的生活完全没有变过——偷钱的儿子恶习难改、两条宠物狗逐只死于高龄。凯利也只答应去参加他未来的葬礼。
其他的几个故事,从类科幻的《啄木鸟和狼》(火星志愿旅居者从平淡的日常过渡到残酷求生,最后新生儿和母亲获救回到地球的故事,她在结尾处觉得“有些地方不太对劲”)、疑似冒险失败者的绝笔信《丛林深处有什么》(丛林深处有的,当然是人性的不加掩饰),到有点像神话故事新编的《海盗与公主》、瞄准了游乐场事故几分钟的《码头塌了》,和有点魔幻的《该我开枪了》,都精准地找到了某种人性、情感,或是人际关系中最不堪一击的那点,然后轻轻一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