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完了认知偏差,作者接下来讨论“真”和“知识”。
说实话,这一节我看了好几遍,我搞不明白说着说着怎么扯到了“知识”身上。
看看作者在这一节的开头怎么说的,“归根结底,我们希望通过严谨的批判性思维得出的结论是真的,而且我们希望能够知道这些结论是真的。尽管看起来似乎一目了然,但对‘真’和‘知识’的概念的探寻源远流长。”
我觉得不只是“似乎一目了然”,是非常清楚。
对于任何观点的陈述,不是真的就是假的,肯定不是知识……吗?
好吧,写到这里,我似乎有点知道作者想说的是什么了。难不成这指的是有的观点确实是知识?
仔细想想,我们现在认为是知识的信息,开始的时候确实是源自于某个人的观点。当这个人的观点符合了某些标准时,我们就可以认定它是知识。
嗯,确实是“似乎一目了然”,真要分清“真”和“知识”,还得仔细思考。
本节以数学家W.K.克利福德的格言结尾:对于任何人,无论何时何地,在缺乏充分证据的时候贸然相信都是不明智的。
仔细回忆自己会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贸然相信呢?最常见的就是听到“权威认为……”“专家提醒……”的时候,我就会完全不动脑子了,一门心思的认为那就是对的。
古典老师在《超级个体》中曾提到5种“强盗逻辑”,其中一种就是“诉诸权威”。我们多年来接受“填鸭式”教育,大脑已经形成了定式,很容易就被忽悠了。
但是我们要注意的是,专家对于跨域的判断力,不仅不会更强,反而有可能更弱。因为他太专注本领域了,自然会相对削弱在其他领域的专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