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见过或者曾经在这么一条‘香椿街’住过,我们和里面的居民一样:势利、虚伪但也有一副热心肠,钻营、计较却不乏善良。每个人都活在一种近乎幻想的世界,每个人都在为这个幻想拼尽全力,这就是人生,亦是人性。我们都是‘香椿街’里的居民,我们简单又复杂。”
书名📖:《没有玫瑰的街道》
作者✍️:李柳杨
“街道上的寻常小民,世俗中的浪漫奇情。”
看《没有玫瑰的街道》会让我想起很多小时候的事情,跟着书里的场景,似乎像是回到儿时一般,那时的所见所闻一一浮现在眼前。
还是5、6岁的年纪,父母在外做生意,我也只能跟着外婆外公生活在绿水青山的小村庄里,俗称“留守儿童”。
同书里的去重点学校上学的青少年一样,我的父母在我要上小学的年纪,因为乡下教育资源差的缘故,决定将我送去城镇里最好的小学,住在亲戚或是某个老师家里,正式成为了一名“走读少年”。
尤记得四五年级的时候,因为太想念外婆,在没有大人的陪伴下,第一次独自背着书包在某个周末乘坐不怎么透气的大巴,转好几趟车,经过2个小时的车程才回到家里,然后住两个晚上后又背着书包离开。
有了第一次的经验,就会有接下来的无数次,可从那之后,我也似乎不再向家里人求助了......
书里也写到很多街道上的人物,讲述他们的性格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琐事,这些人“势利、虚伪但也有一副热心肠,钻营、计较却不乏善良。”
儿时我生活的那个村庄里的人儿们也是如此,他们无时不刻不在“关心”着别人的生活,在冷嘲热讽下伸出援手,也在斤斤计较中捐出钱财。
不知道为什么,可能是因为闲吧,农村总是一个流言蜚语满天飞的地方。
我记忆中比较清晰的一段是村庄里的人总喜欢在午后玩掷骰子,我则跟在外婆的身后看着骰子在饭碗中来回的滚动,外婆手里的零钱有时候变多了,有时候又变少了,我也在这种潜移默化中学会了这个游戏。
而我也在这些时间段里听到了很多人们口中对其他人的评论,大多数人在讲述他人的故事时,总是以某种厌恶或者同情的姿态,当然也会有羡慕,只是很少。
我听多了,有时候会从不同的人嘴里听到不一样的版本,难辨真假,渐渐的,我便放弃辨别是非了,真真假假,无对无错。
后来️我长大了,有时候将自己剥离开来,站在不同的视角审视自己,居然发现我切切实实地继承了村庄的那份善良与勇敢,却也继承了那份冷漠与无情。
如今,身边的人已经走到遥远的天边了,我还是很怀念那时候的自己,也很想念那时候的村庄,想念那里的人、事与物......
我不想长大,我不想面对现在的自己和一个迷茫的未来,所以也只有我自己知道,其实我并没有长大,只是时间变了,所以看起来与大人一般,落落大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