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读后感——梦,人,家
“我们这个家,很朴素,我们三个人,很单纯,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杨绛先生在《我们仨》书的一言,可以说道尽了人世间最简单也最困难的一个愿望,岁月静好,故人犹在,虽无万分富贵,但可叹温情动人,杨绛先生所求,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一个人所期望得到的呢?
寻寻觅觅,寻得是梦,这本书是一本回忆录,也是作者本人回味多年的梦境,有笑有泪,平淡却真实,杨绛和丈夫钱钟书于少年时相遇相知,此后一生相互扶持,他们共同走过狭道风雨,没多少轰轰烈烈,但只在一起便分外开心,转眼经年,《我们俩老了》。杨绛曾说“(钱钟书)吃肉,我喝汤,圆圆吃我”,其中爱意分明可见。她始终保持一种乐观的心态,笑称哮喘病发的丈夫是“呼啸先生”,称女儿钱媛为“星海小姐”,一家人总是这么简单而温馨。书中有很大一部分都在写丈夫和女儿圆圆的生活趣事,读这本书时有时候会想,如果一直这样下去多好,“从此,他们永远快快乐乐地一起过日子”了,人们总是会欣喜于和乐美好的结局,但生活不是剧本,钱钟书先生和女儿圆圆终归是先一步去了,《我们仨走散了》。人世浮沉,有时不过是浮云泡影,正如书中所说,“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者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人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尽头了。”有聚亦有散,似幻亦似真,最终还是只留下杨绛一个人,黄昏薄暮之即,在空空的旷野中呼喊……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碎琉璃脆”,亲人逝去的日子里,她成了一只离群的孤雁,成了江岸的碎去枯藤的老树,成了“古驿道”上瑀瑀独行的断肠人,最后变成了《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天地不仁,生死难改,命运像一具枷锁让人无力抵抗,我不知道,杨绛浅淡笔触之下到底蕴含了多少寂寥与无助,她总是用最平缓的文字,诉说着心底往事,难道是经历了几十载春秋的冲洗,无论多少悲欢离合,潮起潮落,都能淡然以对,漠然处之?但她不是圣人,与我们一样,不过是个有血有肉有眼泪有痛感的普通人罢了,书中写到,“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这无疑是痛苦的,所以比起相信是岁月冲淡了她的凄凄戚戚,我宁愿相信是往日动人的温情,是埋藏许久的爱与思念,让杨绛先生在余后的日子里,得以汲取这平凡的温暖。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杨绛和李清照大概是有点像的,一样拥有一个知心的伴侣,相守多年岁月,一样地经历了家人的离去,老而无依,但杨绛始终比李清照要幸福的多,她无力抵抗命运,却也不曾畏惧过命运,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她懂得也释然了,因此她的笔下不只有苦难,更多的是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温情,《我们仨》不只是一段回忆,更是一个“家”的载体。
“人世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人生在世,没有什么是比拥有一个家更幸福的了,也许我们会有遗憾,会有离散,会经历坎坷,随着时光流逝也会变得沧桑,但沧桑的幸福,也是幸福,未来不可知,去者不可转,倒不如珍惜当下,让将来少些遗憾多些回忆,我们都是平凡人,都追寻着平凡的幸福。人间有尽,本心无尘,只希望暮年,当我在葡萄架下喝着一杯淡茶回首往事时,也能是温馨恬淡地笑看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