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分過後,天空中的雾霾漸漸散去,踏靑活動算是真正開始了。近期經常看到,朋友圈上分享的各種踏青美圖,有曬騎行的,有曬賞花的,有曬茶山之旅的等等,其中最與眾不同的是曬山頂踏雪的王老師,他分享的照片,讓我的腦海裏出現了踏雪尋梅一詞,為此,我還找度娘了,度娘的注解是:踏雪寻梅梅未开,伫立雪中默等待。是踏雪寻梅的典故, 张岱的《夜航船》里记载,孟浩然情怀旷达,常冒雪骑驴寻梅,曰:“吾诗思在灞桥风雪中驴背上。” 形容文人雅士赏爱风景苦心作诗的情致。這下我就能理解王老師仲春時節登山踏雪的行為了,盡管他早已棄教從商,在沉沉浮浮的商海中始終保持著文人的氣質一一謙和、儒雅。
各鍾各樣的踏青方式,也恰恰反應了大自然的多姿多采。用什麼方式踏靑,也能體現人們內心深處純真、樸素的情感。依據自然規律,人們都會做出正確的選擇,就像春暖、夏艷、秋凉、冬寒就是季節變化的規律,人們只需對應著它安排好自己的飲食起居。所以,當你走進大自然,被它擁抱時會感到分外貼切,極度舒適,這或許是人們熱愛大自然的主要原因吧!
其實,看似繁瑣嘈雜的社會,同樣存在著規律。人类生存的的第一需要是物质生活的需要,解决好物质生活需要后,进而才能谈得上精神生活的需要,這就是社會發展的規律。但如今社會的一个严重问题是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衡。 人类要想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当然不能脱离物质性和功利性的活动。汉代大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就曾引了一句谚语:“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司马迁看到,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必有物质的需求,为了满足这种物质需求,人类就要有生产活动和流通活动,并在生产和流通活动中追求自身的物质利益。所以,司马迁认为,人们对于物质利益的追求,人类从事物质性和功利性的活动,是完全合乎规律的。但是,另一方面,人作为人,又不能只满足于物质利益和物质享受。除了物质的、功利的需求之外,人还有精神的需求。
孔子有两句有名的话:“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又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这些话都是强调人有精神的需求,这种精神的需求高于物质功利的需求。孟子也认为,人不同于禽兽的地方,在于人有精神的需求、道德的需求,在于人有社会责任感。孟子有句名言:“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欲患有所不避也。”也就是说,人的精神需求,人的社会责任感,高于物质的、功利的需求,高于人的个体生存的欲望。
很感恩我現在的生活狀態,每日與茶為伴,時常從一杯茶中獲得一些感悟,讓我能從容的應對這紛雜的社會,一片片茶葉從樹上落在你的杯中,經歷了無數的艱辛(已經有人用文字描述過這個過程,雖然很煽情,但在我看來有些残忍,所以,不想重述它的制作過程),就是為了讓你用水將它復活,我們做人也要向它學習,不要計較眼前的得失,練就平和豁达的心態,看沧海桑田,观云起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