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同群体的分类及其特点,其中让我最为震撼的是犯罪群体。书中有讲到两个例子,第一个是巴士底监狱长遇害事件和法国“九月惨案”。在巴士底惨案里,监狱长的堡垒被攻破后,一群极度兴奋的人把他团团围住,激动的倡议要吊死他,监狱长在反抗的过程中提到了一个人,于是大家就让被踢到的人割断监狱长的喉咙。这个人本来的职业是个厨子,这个厨子本来来巴士底狱主要是因为好奇,他只是想来看看发生了什么,然而在群里的推选下,竟然赋予了他刽子手的权利,于是这位厨子在充满了为了爱国主义事业下杀人的感受,而他从未去判断过这个事件的对错,他只是因为大家认为这个事情是对的,是大家怂恿他去做的他就去做了。丝毫没有考虑过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是否符合伦理道德。此类的犯罪团体都有共同的特征易受怂恿、轻信、多变。同样的,九月惨案中的犯罪团体一样也是认为自己在做一个爱国主义的行为,他们受到怂恿,清空监狱,而这些人原本只是些手艺人或者混混,这一次他们一共杀了监狱里三百多号人,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完全没有罪恶感,还留了一个最前排给女士观赏行刑过程,甚至杀的太快不过瘾,还要慢慢凌迟,让被害人走过两边站着刽子手的路,这已经远远脱离了我对群体的极限的认知。我以为普通人哪怕聚集在一起只要有人正确的去引导,哪怕大家无知一点,一般的都会往正确的方向去走。但是,人聚集成群体以后一受到错误方向煽动会失去理智到这样的程度,也着实令人咋舌。这也提醒了我,无论自己处在什么样的大环境,大氛围下,一定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这样的的东西是一但触碰,就立刻要清醒的重新思考一下,我怎么会到了要触碰底线的程度?从而让自己时刻保持清醒。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也要辩证的去看待这本书和书中的论点和结论,它们不一定就都是完全正确的,我们只能拿来作为参考。通过去细细的在翻看一遍这本书你就会发现作者在这本书里,基本都是陈述句。一般的科学性的书籍都应该充满了先假设再论证最后得出结论,而此书基本没有假设和论证,基本都是在直接给出结论。所以有很多严谨的学者,都对这本书充满的批判和质疑。有人说勒庞出这本出的真实目的就是想测试一下他提出的这本书中群体领袖的动员要诀:断言重复和感染是不是真的有效,我们可以看到书中断言式的结论非常多,也充满了情绪的带入感也非常强。同时直到现在它仍是研究群体心理学的重要必读书籍之一,也是普通大众读的最多的社会心理学书籍。从这个层面上来讲,恰好就验证了勒庞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