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记:又被赶鸭子上架,当幕后捉刀人,心中虽不以为然,但好不容易写出来的“孩子“自己总是觉得好,就放这里纪念吧,文中公司名、产品名都隐去了
正文
这些年,我的奋斗故事 � 持续专注,精研勇创
xx集团 研究院 xxx
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我是来自xxxx研究院的一名普通研发人员,今天站在这里,特别感谢各位领导的抬爱和研究院对我的培养和影响。自1997年毕业以后我就进入研究院从事制剂研发工作,这一干就是22年。这个数字对于其它行业、其它岗位来说可能是比较长的,但对于研发来说,一点都不长,因为成功孕育开发一个药品上市的时间,从发现期万分之一的甄选,到临床前期成千上万次的试验,从临床期数千名患者的药效验证,到审核期全方位多维度的考核;从一个方案成长为一颗新药,经历筛选、优化、验证,最终才能承载起治愈患者的使命,这期间需要十几年、几十年、甚至几代人的前仆后继、艰苦奋斗和积累,才能最终实现,更别说一颗新药的诞生,成功率不到0.000035%。药品研发意味着长周期、高投入、高风险, 还不一定有高回报。在此我也要代表我们研发团队感谢公司对我们研发的重视和包容,持续的支持和投入,为我们研发提供沃土和养分。我们能做的就是坚持不懈的继续钻研奋斗、勇攀高峰,更快更好的为公司提供新产品和技术支持。
接下来,我将截取过去这些年里的一个片断,与各位分享关于研发的故事。大家都听过:“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也听过“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我们研究院的老师们既要吃得修行般的苦中苦,又要发挥诸葛亮般的聪明才智,还不能只顾自己、要懂得团队协作使1+1产生大于2的效果,2018年我们获得xx批件的经历就是这些年研究院齐心协力、努力奋斗的一次缩影,虽然没有惊心动魄的刀光剑影,也没有荡气回肠的英雄传奇,但那些看似平凡的点点滴滴却构成了我、我们研发人、乃至昆药人匆匆岁月中珍贵的回忆。
2017年的一天,突然获悉我们竞争对手的xxxx获批了。一石激起千层浪,我们xx人上上下下的心一下子都揪了起来,xx是什么,xx的王牌产品,而规格又是招投标中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这个消息意味着什么呢?这个消息真是名副其实的晴天霹雳。这里不得不提在这个项目上发生过的两次滑铁卢:
第一次,2006年至2008年间我们xx就为完善xx这个龙头产品,向国家局申请xx,由于当时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事件的影响,迫于形势和舆论压力未能获批;2011年xx算是达成了我们的一半目标;
次年,2012年,xx按当时的法规要求再次完善和补充了相关研究,向国家局第二次申请xx,却因竞争对手的暗中阻挠和破坏,最终被国家局以xx为由,不予批准。
却不曾想,时隔五年,竞争对手竟在悄无声息中先下手为强,还获批了。这多么令人气愤而懊恼,然而我们并没有站在原地捶胸顿足、钻牛角尖,而是冷静反思,尤其在汪董振臂一呼“我们要用最快的速度拿下同样的批件”后、迅速制订了该项目的时间尽可能压缩的最优研发注册方案,吸纳了最有经验的研发人员成立了最高效的研发团队,梳理和整理原有研发基础资料,按计划快速推进项目,在这过程中,xxx总凭借多年产品生产的经验,亲自上阵带领我们一起攻克xx的关键技术难题,保证了项目的如期完成——最终我们不仅按计划在半年完成了申报,并在一年内也获得了国家局的批准。一个xx,我们经历三次申报,前后跨度长达十二年,虽然晚于对手,但我们却有不可取代的优势,因为,提到xx,我们xx是原研,而xx的思路也是xx原创和首创,18年国家药典委颁布的该品种转正标准中含量的计算方法也是采用了我们xx的计算方法。我们为此而自豪、而骄傲。
这个xx的批件不仅是确保了我们与对手平等竟争的敲门砖,更是xx的信心支柱。它不仅实现了xx人的一个梦想,更是了却了一代xx人的心结。
研发之路,任重而道远。但那又怎样,我依然会不忘初心、继续奋斗前行。这就是我的分享,谢谢各位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