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读了一本又一本,看过的内容过两天就忘了。
报了一个又一个培训班,学习成绩依旧进步缓慢。
收藏了一篇又一篇让自己恍然大悟的文章,自己的生活却还是那样。
为什么呢?
这些都是典型的低质量学习症状。
不了解学习的原理,不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你每次的学习尝试都是在消磨自己的学习热情,你走进了低质量学习的死循环。。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本书《学习之道》,可以帮助我们从低质量学习症状中解脱出来。
本书作者是美国“学习专家”芭芭拉·奥克利,她在美国开创的课程“learning how to learn”,是美国最受欢迎的学习课,获得了数十万人的报名。
本书从思维模式、搭建组块、克服拖延、增强记忆力等角度,跨学科地解读了学习的原理,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1 善用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
一道数学题,钻研了很久,始终解不出来,你会选择继续钻研下去还是先做下一道呢?
作者推荐选择后者,先做下一道。为什么呢?
因为,大脑有两种思维模式,分别是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
将大脑比作一个光束宽窄可调的手电筒,专注思维好比光照范围更窄的光束,这种情况下光照半径较小,但是光可以照射的更远;发散思维好比光照范围更宽的光束,照的距离更短,但是光照范围更广。
解答数学题的时候,我们不自觉地就进入专注思维的工作模式,如果方向是对的,我们很快就会得出答案,但是如果方向是错的,我们就进入一种钻牛角尖的状态,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关闭我们的专注模式,让我们的大脑进入发散模式,摆脱思维定式,寻找更多地解决路径。
如何激活发散模式呢?
只要你放下手中的工作,停下里喘口气,发散模式就会乘虚而入,上蹿下跳,高屋建瓴地搜寻解决方案。
杰出的发明家爱迪生,人们认为他可以熟练地运用技巧在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之间转换。
爱迪生在遇到棘手难题时,往往先小睡一会,他手中拿个小球,在身旁放一个盘子,然后逐渐放松下去,让大脑进入自由自在的发散模式,而一旦他真的睡着,手中的小球就会落在盘子上将他惊醒,在醒来的瞬间,他会迅速找出发散思维留下的碎片,找出解决方案。
推荐几个激活发散思维的方法。
· 小睡
· 冥想
· 听音乐
· 散步或慢跑
不建议将成瘾性行动作为激活发散思维的方法,因为它会将你拖入另一种专注模式,比如
· 玩游戏
· 看电视剧
· 看小说
这里必须要补充一点,发散思维适用在我们遇到问题、瓶颈的时候,在这之前,我们还是要利用专注思维一往无前的把学习往前推进。
我们必须练习掌控自己的大脑,让它根据不同情况合理切换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的模式,才能让自己在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2 搭建组块,构建神经模型
组块是将信息碎片根据意群有规律地组合在一起,搭建组块可以大脑更高效地理解、记忆和运用知识。
比如这张图,没有进行组块前,我们大脑需要记忆的是一对拼图碎片,但是通过有规律地拼接,大脑只需要记忆这个人脸头像,这样当大脑需要调用这个信息群的时候就很轻松。
组块的一般步骤
1.理解信息碎片。
不管是在学习如何识别财务报表,还是在学习力的相互作用,我们首先接收到的都是多个知识碎片,我们需要先搞懂这些知识碎片在传递什么信息,它的主题是什么?它能用来做什么?
2.找到规律。
弄清楚了知识碎片的含义,就要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哪些可以放在同一个意群里面,不同知识碎片之间是否存在因果、递进或者类比等的相互关系,找出这个规律。
3.搭建组块,明确定位。
做好第1步和第2步之后,就可以根据规律将这些知识碎片组合起来。组块形成后,我们要用更宽广的视野,更高一层级的思维去思考这个组块的定位,应该把组块放置在整个知识体系的哪个位置。
4.利用回想和练习,构建神经模型搭建组块。
组块不是组合起来就不管了,需要借助回想和练习,力求将组块内化入大脑,构建出神经模型,让自己的大脑能够熟练自如地调用。
回想,是一种间隔重复,可以结合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进行回想,回想可以让我们记得更牢固。
知识的学习是为了应用,组块搭建完成之后也应该用于实践,在一次次地实践中,知识会不断地在大脑中流动,逐渐完成神经模型的构建。
3 巧用习惯的力量,克服拖延
拖延症研究专家丽塔·埃曾说过:对一项任务的恐惧会比这项任务本身消耗更多的时间和能量。
拖延是学习道路上最大的敌人,我们必须正视拖延这个问题,并找出方法克服它。
根据作者的研究,我们可以利用习惯的力量,来帮助自己克服拖延症。拖延症是一种坏习惯,克服拖延症的过程,是克服坏习惯,并塑造好习惯的过程。
习惯可拆分为三个部分。
1.信号和反应程序。
信号是让你进入“习惯”这个状态的触发点。这个信号可能是某个念头,也可能是某个物品。当你看到这个触发信号,你的大脑会自动启动它惯有的反应程序,让你脱离学习状态。
比如,之前看书时会不时拿起手机看看微信,看着看着就跑偏了,从微信到朋友圈,从朋友圈到知乎,直到发现十几分钟过去了。
对于我来说,造成拖延的触发信号就是拿起手机看微信,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就针对拿起手机看微信这个信号进行了改变。
最后我下载了一个手机app「小番茄」,工作时打开“小番茄”,进入番茄工作法的工作状态,手机屏上显示的是番茄倒计时,这样可以提醒自己现在是工作时间,请勿刷微信。在这个过程中,习惯的信号和反应程序发生了改变,如下图所示。
所以,克服拖延的第一步,找到使自己进入拖延状态的触发信号,改变这个信号,建立新的反应程序。
2.奖励机制。
习惯之所以能够得以继续和发展,是因为它能够激励我们,让我们感到愉悦。
拖延之所以是一种很容易养成的习惯,是因为它能即时地奖励你,把你的注意力转移到让你感觉更愉快的事情上。
我们要克服拖延,就要克服拖延带给我们大脑的即时愉悦欲望,并找到新的奖励。
比如,许多朋友会参加一些社区打卡活动,这种情况下一般会比你自己单独去做坚持的时间更长。因为每日打卡,你自己能收获到两份奖励,一份是完成目标情况下自己内心喜悦的奖励,还有一份来自社群其他朋友认同的奖励。
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是克服拖延必不可少的一步。
3.信念。
想要改变拖延的习惯,还要有“自己一定可以”的信念。
克服拖延的过程中,自己一旦遭受挫折,很容易升起退缩的念头,这时候一点要坚信自己能够克服拖延的信念。
这里推荐“心理对照”的方法。心理对照,就是将你现在的状态和自己期望达成的状态做对比。
比如,你想考取CPA证书,复习过程中泄了气,不妨想象下你拿到CPA证书后,你的生活会发生怎样的改变,现在受的这点苦与将来的收获相比,这又算什么呢。
心理对照,可以有效地帮助你增强对抗拖延症的信心。
4 掌握记忆技巧,助力学习之道
掌握更多的记忆技巧,可以给我们的学习道路插上翅膀,让学习更高效。这里推荐几个方面的记忆技巧。
1.善用比喻类比。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遇到晦涩难记的知识,我们这一对它进行类比,通常这个类比越形象,效果越好。
学习初中地理的时候,地理老师会告诉我们中国的地图像一个“雄鸡”,甘肃的地图像一个“电话”,都是利用类比的方法帮助我们记忆。
2.编故事、编顺口溜等。
在《刻意练习》一书中曾提到,“中国脑王”王峰在记忆数字串的时候利用了编故事的方法。
他将6389这4个数字编码为一只香蕉(63)和一个和尚(89),然后,在心理上把它们放在一个罐子里,然后默念“罐子里有一只香蕉,和尚把香蕉折成两半”。
在我初中学习英语的时候,有这样两个单词,分别是pea和toe,它们的中文释义分别是豌豆和脚趾,我当时就分别记为“豌豆皮”(豌豆pea)和“脚趾头”(脚趾toe),利用这种编顺口溜的方式,即便过了这么多年,这两个英语单词我也一直未忘记。
3.利用回想。
回想是一种间隔重复,定期复习我们掌握的知识,会让你的记忆更牢固。在回想的过程中,结合“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效果会更好。
4.保证睡眠,增强体育锻炼。
人在清醒的时候,大脑会产生一种毒素,睡眠时大脑会自动将这种毒素清除。如果长时间缺乏睡眠,大脑毒素会在脑中堆积,破坏神经连接,让你无法快速有效地思考。
最近有几项动物和人类的实验发现,规律地锻炼可以让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得到实质性地提高,锻炼有助于促进记忆力相关脑区中新神经元的形成,生成新的信号通路。
最后,做个总结,要想让学习更加有效的方法,有:
1.练习掌控自己的大脑,合理切换专注思维和发散思维。
2.学会搭建组块,在组块的基础上,构建神经模型。
3.了解习惯形成机理,巧用习惯的力量,克服拖延症。
4.掌握增强记忆力的技巧,助力学习之道。
The End,感谢您的阅读
我是知行,一名终身学习践行者,欢迎关注,让我们一起阅读、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