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这几天我家里的微信群,嗨到爆炸,个个过来人都争抢做人生导师。
主要还是讨论我那刚上大一的妹妹的前(钱)途,企图给她指一条明路。
照理说,大一的小屁孩儿,日常就是上课活动出去嗨呗,我上大一那会儿,可是每天都熄灯了才回到宿舍的,每天就是到处参加活动,认识新的小伙伴去,把我妈在我高考之后就开始磨叽的考研,就没当回事儿过,可是我妹好像跟我完全相反。
不但每周电脑背来背去的写作业,最近说想要报名去考ACCA,国际注册会计师......
我滴老天!
小姑娘说,我学的是信息工程,我不喜欢这个专业,反正以后我也不会从事这方面的工作,学校里有ACCA的宣传,我们好多同学都去听了......
我不知道这种培训机构是怎么忽悠的,到底给了什么美好的愿景,让这些大一的小孩儿就想去报考ACCA。
但是他们也跟我们一样焦虑才是真的。
2.
上周去听秋叶大叔关于社群的讲座,提到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自我成长?
因为这个时代,发展得实在太快,快到想抓住时代的裤腿儿,都没有你的一席之地,所以大家焦虑啊!
为了对抗焦虑,知识经济开始繁荣起来,沉迷在知识的海洋里,总比没事在那瞎想强啊!
连大一的小朋友都这么焦虑,害怕四年以后不知道用啥来赚钱了,更何况我们呢?
焦虑我们所赚的工资,跟房价的距离大到劈叉,焦虑自己抓不住赚钱的机会,焦虑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多的幻想,越来越少的行动力。
还不是因为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以及能做什么!
舍不得血淋淋的解剖自己,就永远的一叶障目下去吧!
咱也别说什么提高自己,完善自己这种废话了,你可以很直白的说,我要钱,那就分析一下,需要什么能力来赚钱呢,这种能力你有没有?没有就去学啊,跟谁学?向书里学,向牛b小伙伴学啊。
这才是达到赚钱目的一个正常的脑回路啊!
3.
当你通过一个正常的脑回路,习得一种本领,那就是时候把它锻造成一个核心能力了。
你要说能力,大家一定比谁都懂,我会画画,我会摄影,我会做公众号,我会微博营销,这都是能力啊,但哪一个算是我的核心能力呢?
其实这个逻辑不是等你先确定了哪个是核心能力,然后才去学习的。
而是你掌握一项技能,获得一种能力之后,用这种能力去到别人那里置换资源,你的这种能力就是核心能力了。
比如这次的演讲中,秦阳老师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用核心能力,去置换其他能力的强者。
他最初的能力是做PPT,在他未见秋叶大叔之前,做PPT的实力就已经很牛了,通过微博链接到大叔,最后成为秋叶PPT的营销总监。
又通过大叔的PPT的同好社群,开始不断的链接,置换,获得多个能力标签,营销、演讲、出书......
羡慕不羡慕?
但是他的PPT标签并不是天生的,他也对自己大学时候的专业表示无奈过,他讲:想要成为一个厉害的人,不是靠别人给你搭愿景,而是自己先行动起来。(大概意思啦!)
别抬杠,就不行动能咋地,就是个loser呗,who怕who?
4.
有机会真的要感受一下现场气氛,老秦的演讲,我听的真是热泪盈眶的,不是感性而励志,而是客观而真诚。
在这个鸡汤满天飞、狗血到处淋的时代,客观和真诚简直是妖艳贱货中的两朵奇葩了。
看着现场前几排的人互动的频繁,我不禁羡慕,一个人所处的环境,是有多么重要,先后聚在秋叶大叔周围的人,一个一个变成大咖,聚在周围的大咖变成超级个体,纷纷成长为个人折腾领域的强者。
为什么我们没有这样的环境?
别说别人了,就解剖我自己。
一、自己还可以更努力一点,提高自己的核心能力。
我还没有试过100天阅读计划,没有深度阅读训练,也没有一天只睡五个小时,仍旧是舒舒服服的感觉自己努力着。
二、主动走出去融入这样的成长社群。
我其实冥冥之中是觉得,应该加入这样的社群,也加入了一个收费社群,但是我好像内心并没有一个清晰的理由或者说不明白社群的明确价值。
我还是比较被动的心态,社群提供我学习活动,我就去参加就好了,自己不知道如何跟陌生的小伙伴亲近,如何勾搭很牛的小伙伴,感觉自己说什么客套话,都显得太假,又怕对方会认为我讲的没营养,耽误别人时间。
这是之前的内心戏哈!
但是现在我要开始主动出击了,一边打磨我的MVP,一边先从打招呼,等细节开始撩起。
5.
有时候,你所处的环境,周围这些真实存在的个体,好像不是与你志同道合,他们与你有着相当不同的生活目标。
甚至个别的人设,可能会带有会传染的废柴气质,千万不要觉得,我特么要完了,身边一个优秀的人都没有,天要亡我啊!
这不还有互联网吗!
互联网是个好东西,我在猫群认识到一个摄影很牛的小伙伴儿朱子先生,他就是生活在一个四线城市,但是他的朋友遍布全国,精英该有的气质和逼格一样不少,他常常感恩这个时代,是互联网社群让他"享受着四线城市的消费水平和空气,同时坐拥着一线城市的资源链接。"
如果想要进阶的成长和成熟的眼界,走出去,主动链接是必然,要么是线下,要么是线上,总有一个得在路上。
就像这次的现场活动,我庆幸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