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成长给我们带来的一个烦恼,就是“出路”。每个人都在想自己的出路。每年年终总结,我们都在想我过去一年收获了什么,下一年,我该达到什么目标,想要去做什么,出路在哪里。
作家余华在「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写到,中国在这30多年的发展,国家转型变轨,可以说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30年,在经济方面确实取得了令世界惊叹的奇迹,但是,社会转型,社会意思形态是否真的反应社会存在,值得探究。一味地看到经济,钱包确实鼓了起来,但到最后人却不成为人,这个人在社会的魔力下,成了畸形的人,变态的人。
当初相信远方有自己的出路,可最后发现自己却丢失了一些东西。很珍贵的东西。出门在外离家太远,每年就春节回一次家,到了年边确实有点想家了,总是期盼已久家的温暖。或许父母的性格没变,估计年纪大了,思想观念已经早已定型。发小们的想法也没变,难道就是我变了。还是书籍的影响,媒体人的熏陶。让我产生了思考。
每年回家总是父母的唠叨,仿佛从小听到大,尽管心里不想顶撞,可还是会忍不住生气,把最坏的脾气发给最亲的人。发小们的聊天话语,这些年好像都没变,还都是些出路的问题,年纪大了,是不是该娶妻生子,成家立业了。明年我该挣多少钱,该有点起色改变了。对于我来说,有好多心酸与无奈。希望努力点,有点幸运能降临。
从记事起,感觉自己生活的这个小镇就没有什么变化,还是呆的太久,量变积累的太久,没发现它的质变。或许是最近一年镇上来了个有作为的有担当的官,给予了这个古镇一点发展的契机,还是有为的投资人发现这块地有利可图。就在这几年,家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质变得以凸显,估计还是在外呆太久。
说到这个小镇,还得说说这个村。我从小到大的村。就在这五年的时间里,这个村也发生了质变。跟上时代的步伐,城市高楼林立,乡村也得该有它的样子,大家不知道是真想盖楼房,还是为了攀比,感觉就是瞬间,村里三层小楼,不断接地而起。
每次回家,家乡的变化让我感到害怕不安,远方让我感到迷茫和疑惑。不知道出路在哪里。
让我感到害怕的事,人们口中的思想和观念。衡量成功,有用的标准,成功好像就是挣了些钱,让人们都知道,有用的标准就是能不能给我带来高收入。我想这就是余华所说的一个极端,人们的物质条件是空前的丰富了,可惜价值观扭曲了。这是很可怕的事情,比如,为了挣钱,给高龄老人买一种类似商业保险的保险,想尽一切办法让老人活的更长。
好像现在谈得更多的就是经济,如何挣更多的钱,大人小孩的嘴里都是钱。就没有说钱以外的事,估计改革开放后,这一风气就是贯彻落实得最彻底的,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深入人心。
有就这样的攀比心理,风气,让我心里产生对未来的担忧。出路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