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心加入寿文组织的写作小组其实内心有些忐忑, 毅力?才情?好像均不在线,以及可写之人、之事、之物等等等等都是未知。由此体会到人真的对未知和将来的发生会心存忐忑甚至恐惧。坚持,两个字,一个常用词,要做到持之以恒的专情于一起物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忐忑之余,深呼吸,微微笑对自己说:试试看,寒冬的12月,在2017年的尾声尝试一个小小的挑战吧,也许逐渐享受这个过程时就可以用期盼来替代坚持,那么每天的书写会是一个充满期待的自我相处的时刻。
就像瑜伽之于我,这些年行走在瑜伽教学第一线,授课、全国不同的城开工作坊、也曾开瑜伽馆……整个生命就这样被瑜伽填满。每年每个月去到不同的地方和瑜伽老师们、瑜伽爱好者们分享瑜伽的教学和练习。被学生们戏称做:“全球行走的瑜伽教科书”。很多学生问:“老师,十年如一日,是怎么做到的?”其实从最开始的对瑜伽的认识“好像有些流行有些时髦那”到“瑜伽真是变态拉扯的腿疼浑身疼”再到发现自己误解了瑜伽,一直到真正理解瑜伽的广袤并且爱上她,继而作为事业的今天,我发现这是一条好长的瑜伽之路,恰好在这个认识瑜伽的过程中,也重新更加深刻地认识了自我。发现自己在这个坚持(现如今早已转化为享受)的过程中,逐渐与瑜伽相融,体式做起来不再挣扎着努力达成,而是在呼吸中学会了随顺,在冥想中联结了内在的寂静和喜悦。看待这个世界的视角有变的不同--更加多元、宽广和包容。生活中的与人、事、物的联结所有的对抗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随顺和交融。所以这个世界在瑜伽的转化镜之下看待,变了,变的剔透、温柔、可爱又充满光和爱的能量流动。
由此,“我是谁”好像就不那么迫切的需要一个既定答案。犹如人生是什么、瑜伽是什么、甚至生命到底是什么……记得法国导演吕克·贝松执导的一部电影《超体》,反反复复看了三遍,内心很受触动。也对我是谁有了破冰式的思考:我是我的记忆?我是我的身体?我是我的意识?我是我的思考?……那么大脑可持续开发,意识处于动态发展。躯体随着时光流逝日益衰老,每一天的我都不是原来的那个我……这是一个动态的不断解构的能量世界,在我们探寻“标准答案”的过程中,这一切的体验就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保持对内在自我/高我的探寻之心,保持对Ego和Self的联结与转化过程的觉察,保持对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的珍爱,保持对与我们同在的万物相联结,保持对家人、朋友的爱的敞开和流动……也许“我是谁“的答案日趋丰盈。
Yi于北京
2017.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