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不要指望听众能够自动与你感同身受
不要指望听众能够自动与你感同身受。
一个比较安全的策略是,作为讲者,我们可以这样估算:
一个让我十分惊讶的事情,也许听众只有三分惊讶;
一个让我十分赞赏的人,也许听众只有三分赞赏,甚至可能褒贬不一;
一个让我十分满意的东西,也许对听众来说并无所谓……
然后,为了做到让听众从三分变到十分,就需要讲者做各种各样的努力。比如,绝对不能只说什么东西好,而应该说清楚究竟怎样好,对什么样的人来说格外地好,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无以伦比?
类似这样的小道理想清楚了,讲者就会自然而然地去做很多功课。否则就不会长进。不长进的讲者总是这样想:“我都说到这份上了,还要怎么样么?”
感悟:
这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要宣传一件东西,总要告诉别人好处益处价值在哪儿。所以,要经常琢磨,并且都记录下来。以后,有了新的思考可以补充上去。
我平时的教学中,经常的做法就是:直接布置任务。比如说,我组织过很多很多的课内课外的活动,如演讲、电影配音、角色扮演、听英语原版有声书、每天读英语新闻等,但是关于这些活动,到底有哪些好处却讲得比较少,我后来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每次都会花个几分钟时间解释一番,并和他们分享我自己实践过后的真切感受。
当然,很多事情我自己没做过,或者说读书思考不够多,或者说思考维度太少,所以有时候讲道理讲得不太好,不太容易让人信服进而行动,换句话说,有时没法说动别人去做一件事。
我觉得我现在已经在工作方面已经挺用心了,很认真地备课,上课过后写日记,经常还反思反思。但是,看了他的书,发现自己做的远远不够。只是最最表面的皮毛而已,只是海面上的冰山,五分之一而已,下面还有五分之四呢。
这两年,我一直推荐各种材料给学生,如《人人都能用英语》《把时间当作朋友》,各种英语学习的公众号,我比以前更加努力地推荐,说出我的感受,为什么这么好。确实有一部分受到触动,进而去关注,或者阅读。
当然,作为老师来说,布置必须完成的任务最简单,每个人都必须做。即使这样,也总有人投机取巧,偷懒,如果是书的话,直接搜索读书笔记。如果是新闻阅读的话,就简单地抄几句话或者截屏一下,根本没有阅读,更不要说认真阅读并查阅单词或者背景资料。但是只要布置了任务,那么90%的同学还是会认真做的。所以作为老师来说,这也是一大优势吧。
我突然想到,这些道理,不光是写文章有用,讲演有用,老师上课有用,和家人交流其实也有用的。比如说,教导孩子,每天琢磨怎么让她配合地做一些事情,怎么劝说老公做一些事情,如带娃,做家务。
总而言之,一旦学会了这套思维方式,那么为人处世都会有极大的提高的。
应该说清楚究竟怎样好,对什么样的人来说格外地好,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无以伦比?
感悟:
我一般就会说某件事或者某个东西很好,但是后面的两个问题几乎没有回答过。
比如说现在就来尝试一下,推荐书给别人,以后可以多了两个维度来阐释。
对于认真努力的人来说,会更加认真努力,会更加踏实,会更加耐心,会更加好学,会更加有毅力,会更加勇敢,会更珍惜时间会养成更多的好习惯,生活和学习和工作都会更加充实、有更多的成果、成绩、成就和作品,人际关系会更好,人生会更加幸福、美满。总而言之,会全方位提升生命质量的一本书。至少我自己就是如此。
即使现在看了不会改变,但是你总有一天会意识到这本书里说得都是对的。
哪怕只有一点接受了,并照做了,都是值得的。
当学生时看了,会比你的同龄人更加珍惜时间。
工作时看了,也不晚。但是,早总比晚好。
(十四)小心听众的情绪
听众和你一样,是人。只要是人,就多多少少是感性的,他们并且随时受到情绪的(严重)影响。
听众不可能完全理性,但很有可能完全感性。
所以,一旦涉及到有争议的话题,就要格外小心。
人类的大脑,通俗地讲,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最底层是反射层(比如疼了会叫),而后是情绪层(比如看到枪会害怕),而后才是理性层(比如能够分析出生气没有意义)……
不是所有的信息都可以传导至理性层的。遇到有争议之话题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人,信息传递到大脑的情绪层就已经开始产生生理反应了。
感悟:
这本书是他在2010年写的,而到了2017年,他已经开始使用了更加生动形象的表达方式了,在《执行力》一文章中,他使用了马车这个类比,黑马-反射、直觉,白马-情绪,骑士-理性。所以说,他也一直在思考更好的、更形象、更生动的表达方式,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一些复杂的观点。
事实上,即便那些平⽇⾥相当理性的⼈,都可能有⾄少⼀个“阿喀琉斯之踵”。那个地⽅⼀被点中,情绪就可能瞬间获得全⾯控制,进⽽整个⼤脑的理性层形同虚设。
⼀旦情绪层获得完全控制,接下来的很多反应,基本上属于“⽣理反射”。
感悟:
上面的分析很对。我对孩子就是如此,一般来说还是比较有耐心的,但是时不时就会发飙,变得非常情绪化,在言语上对孩子施加伤害。所以,我在上一篇文章中已经分析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尽量避免这种情况。
所以,在准备讲稿之时,不到万不得已,尽量不要触碰那些“⽕药桶”。
对讲者来说,最好不要引起观众的“鄙视”和“愤怒”。
有很多的时候,听众会用很微妙的方式洞察到讲者的心理。
感悟:
所以,要随时注意听众或者学生们的反应。总体来说,我一般不会引起极大的愤怒,因为我本身性格比较宽容、温和,不会伤害别人的自尊和人格的。但是,可能会惹得某些学生不开心,这也是存在的,因为当有些学生表现不好或者犯了错误的时候,我作为老师肯定要指出来的,这是老师的责任之一。所以,即使有时会伤害到学生的心情,但是该做的事情也要做的。那么我要注意方式方式,比如说私下里交流,课堂上稍微淡化一点。如果问题很严重,有时候严厉批评也没有错,教师也要有必要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