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刚刚过去的教师节,掀起了朋友圈和群里的一阵骚动,此起彼伏的教师节快乐和老师辛苦了的话语布满了屏幕,看着特别的感人和温馨。
然而有人却说了,少一些这种形式主义吧,平日里不声不响的,这时候都来放这么一个屁,你还真逗,你这就是尊师重教啦?
这种只有在教师节才把老师当老师的形式主义,还是少点儿吧!我们要的是365天一个样儿!
不对啊,难道这位朋友是想365天都说教师节快乐?
当然不是,他只是想说,我们365天,天天都不能忘记老师的辛苦与谆谆教诲,而不是只有这么一天!
这话听上去倒是没错,像这种看上去特别形式主义的节日数了数还真不少,比如说妇女节,重阳节、清明节等等
但我们假设,我们没有这个节,或是改成了天天都是节,又会怎么样呢?
哦,你或许早已忘记还有这一个特殊群体的存在吧!
2、
没错,正因为每年有了这样一个节,让我们有了一丝存在感,有了一丝仪式感,有了一丝庄严感,因为他会让我们觉醒,或是敲打我们自己,告诉自己有这些群体在或曾经在。
这就是一个仪式,仪式庄严而让人心生向往,就如同我们出生时带着仪式而来,去世时带着仪式离开,我们每走一步,那种仪式感,就会敲打一遍我们的心,时刻提醒自己或别人我们做了什么或我们准备做什么。
因为有了仪式,我们才会觉得有种被重视的感觉,为什么人们特别喜欢用仪式来做很多事情呢?
比如说:开学了有开学仪式、开业了有开业的庆典、结婚了有结婚的典礼,过年了也有过年的仪式。这一切都是在告示别人,一是来炫耀自己的成绩,这炫耀并不是不好的意思.
因为有了这样的仪式,人们就开始了特别神圣的一个时刻,他向世人宣告自己长大了,自己出息了,自己成家了,一年又有新收成了。
二是用来让世人监督,因为自己的宣告,别人就会对你有了新的期待:你要好好学习哦、你要规规矩矩讲诚信,你要承担家庭的责任,来年要有更好的收获。。。。。
3、
去年我还没有开始我的早起的时候,小周老师便开始了他的健身计划,他买了运动鞋和运动服,都特别地贵,有些出乎他的经济承受能力。
他还郑重地在博客上写上了重重的一篇文章,宣告自己的健身计划。我问他怎么这么隆重,还给自己买了这么贵的装备,他说怕自己坚持不下去。
我说那你还到处招告别人,说你要开始健身了,这万一没有做好,岂不是要被人笑话。
他摇摇头说,就是因为怕坚持不下去,所以才买了贵一点儿的衣服,好让自己肉痛一些,一看到这鞋,就觉得不跑上个几圈就对不起它的存在,写了博客,发了朋友圈,就说明没有退路了,就要干到底了。
我先是一愣,回味了很久才觉得他的话颇有一些道理.。
以前我从来不这么想,我总觉得做就默默地去做好了,何必这么高调呢,成一哪天做不成了,也没什么人可以看笑话,这种大张旗鼓,唯恐天下人不知的昭告行为不就是自己给自己挖得一个坑么。
然而,小周老师的健身计划一直持续到今天,这让我看到了一种力量。他在健身一年的时候,还特地又写了一篇博客来纪念自己的坚持和成功,同时也给自己的新一年制定了新的目标。
我以前特别烦朋友圈里的一些人,没事就在那儿打个卡,什么我坚持了多少多少天了,这不都是你自己的事儿嘛,每天发出来的内容都差不多,没什么看劲儿。
小周老师和我说,这也是一种仪式,看似不重要的东西,但对于发的人来说,却特别的庄严和神圣。
也许是在他的带动下,我也开始了我每天的早起,并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没打算给自己一些退路,但我仍然害怕那种没事儿告诉别人我干嘛的行为。于是便悄悄地自己行动。
可是坚持这种事儿,最困难的就是在新鲜劲儿退去之后的痛苦感,过了一个星期,这种感觉很快就涌上心头了,我和小周老师说 ,我坚持不了,太累了,起不来。
小周老师说你打卡吧,你不是想学法语吗?你就早上起来打卡吧!这样大家都会监督你,你就不敢再偷懒了。
我说好,于是我假装郑重地给自己摆了个学习的仪式,把买来的新书一次排开,默默地对它们说,我一定把你们全消灭。哈哈,心理得意之余,排了照片就发了微信。此后每天开始打卡
4、
有的人说这只是一种记录,但我觉得这更是一种仪式,是对自己的一种仪式。我们是不是都需要一点儿这种勇气和仪式?
仪式感这东西吧,很奇怪,没有他的时候,你觉得这种形式主义的虚架子,不如踏踏实实地干些实事儿,但却干不了多久。
而当有了它的时候,你就像拿了一个报警装置一样,有事没事就让他提醒你一下。
就像我们开头说的,也许这只是一个形式,但这个形式却是不能免去的,因为他会成为提醒你的小闹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