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期末了,为了熟能生巧,题海战术也许是大多数老师们最钟情的备考方案。
题海战术、熟能生巧,一个有点贬的味道,一个有点褒的味道,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词,在很多老师的眼里,它们实际上是一种近亲的关系。老师们之所以会选择题海战术,就是希望通过大量的练习,让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由生到熟再到巧。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对题海战术以及能不能实现熟能生巧却褒贬不一。
一部分认为,机械地追求数量是一种浪费时间,因为太多的重复性练习,容易让人麻木,不但不能达到“生巧”的目的,甚至还会让学生“生厌”。
我不太认同这种观点。
从字面上讲,“重复”是一种记忆,“战术”是一种方法。大量练习的目的就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知识点,提高应变能力和做题速度。虽然看似一种笨方法,但是从古到今,凡是老师,凡是学生,都乐此不疲的在用着。因此可以说,它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一种最基本的学习好方法。
虽然我坚信题海战术是达成熟能生巧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是,我也不否认,如果过度迷信和依赖题海战术来实现熟能生巧,那么,它的副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
对于学生:一是容易限制思维力的发展。题海战术着重培养的是学生的识记力,记显然要比理解会更轻松,长期以往,势必会培养一部分学生的懒人思想,不利于学生的思维及创新能力的发展。二是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如果过度把做题的数量作为是否勤奋的标准,势必就会大量挤占学生的休息、锻炼及娱乐时间,同时伴生的近视、驼背、肥胖、心理问题等也会层出不穷,自然也就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三是容易让学生滋生厌学情绪。长期沉溺于题海之中,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学习的索然无味,导致对学习意义的迷失。久而久之,势必会让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进而滋生厌学情绪。
对于教师:长期陷入布置作业、批改作业的单一教学模式里,很容易让人感到工作的乏味和身心的疲惫,甚至还可能会淡化大家反思和改善课堂教学的意识和时间,让教学走上一条不正常的路上。
那么,怎样让题海战术更趋于熟能生巧呢?也许建立新型的作业观、练习观就是方向之一。
虽然大量的做题、练习战术永远是学习的必须,但是老师可以通过精心的设计,让题和练习以不同的形式呈现或表达,例如:个性化练习题、游戏化练习题、探究性练习题、实践性练习题等等,让学生更乐于、更主动、更愿意去题海中畅游,从而达到熟能生巧,掌握所学的目的。
总而言之,如果说把题海战术寄希望于熟能生巧是一种一厢情愿,那么,完全离开了题海战术就想熟能生巧同样也是一种悖论。也就是说,题海战术和熟能生巧,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褒贬之分,关键就在于你是怎样的理解,怎样的运用了。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