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上流传着众多关于马云爸爸的传说,其中一条就是利用陪同投资人上楼梯的30s时间,成功说服投资人对自己投资。这种使用短暂的十秒级和分钟级来说服别人或传递关键讯息的方式就叫电梯法则。
工作中,会经历非常多这样的时刻——电梯里、找领导签字的短暂几秒钟、上班在走廊中遇到领导的30s等等。
上级大boss总管整个营销工作,平日里风风火火,时刻处于战斗状态,有时候半夜十一二点还能收到他在微信群里的工作安排,不可谓不敬业。领导工作越忙,平常与基层员工交流的机会越少,甚至汇报工作时,也能明显感觉到他的注意力超不过10秒,两句话没说完他就会打断你,按他的思路指示一遍。
指示之后,有时候更一脸懵逼,问题不但没解决,反而变得不会干活了。
领导总给人一种让人无法接近的感觉。作为上下级,无法有效沟通,对工作开展肯定是有极大阻力的。
举个例子(好吧,又举例子)
今天的一次沟通,让我看到了曙光。
我们的产品,类似于风扇中的“电机”,有一个客户,希望我们提供整个风扇,包括电机,开关,风扇叶,塑料壳子等。电机是整个产品的价值核心和难度核心,而且我们之前也提供过“风扇”也即成品。但是,经过技术人员的评估,从“技术保守”、“专注核心技术”等方面考虑,死活不提供成品(怕麻烦、怕出质量问题),结果,我们还是给客户提供成品,但是电机之外的产品由客户指定并签订技术协议,但是由我司统一供货,也就是说,到时候整体产品出了质量问题,我司先去评判,只要不是电机的问题,就交给客户和供应商去解决。虽然这么做有很大的风险,后续也会产生很大的质量风险,那我为什么这么坚持做成品?因为成品的利润和目标群体以及零部件的利润和目标群体是不一样的,如果只卖电机,那以后就面对各风扇生产厂家,买单一的工业品,成本透明,利润低廉,典型的血汗工厂。如果做成品呢?那就是面对各大卖场,面对消费者,成本相对模糊,市场方向更广阔,更有的做。
今天请领导签字,就希望和领导简单反馈一下这个困难,顺便给领导个心里预期,告诉他我之后会在出成品方面努力。等到五点半下班前后,终于等到领导出差回来,这个项目有个流程需要找他签字,他签完之后的半秒停顿,
我说“以后还是要出成品,还是应该做总包,不能只出零部件”
“为啥”
“只出零部件利润太低,客户本身是需求成品的,技术部门不太愿意干”
然后,我竟然在领导的眼中看到了略微的思索...
快两年了啊......第一次感觉我的工作汇报对领导产生了影响。
其实回想一下,我不应该从利润的角度来阐述这个答案,营销的领导最关心的其实是市场份额和业绩。
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说:
“只出零部件不利于开拓市场份额,以后只能给集成商服务,市场太小,竞争太激烈。倒不如自己有总包的能力”
运用电梯法则说话时,要抓住对方关注的核心
领导关注的核心是业绩,市场。
而要想把话说到点上,就要提前洞察对方的关注点,并做好准备,让对话“演”出来
期待下一次和领导的对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