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可见的信息群由下而上推论出上层信息之后,再做更进一步的解释,并引导出没有跳跃感的信息,这种准确地引导出推论的过程,就是透过逻辑表现力来下结论。
或许有人会问:“那么,这种推出结论的步骤,与所谓的‘假设性思考’有什么关系? ”这确实是个好问题。
从结论来说,通过逻辑表现力来下结论的方法,并不否定“假设性思考”,二者之间也没有矛盾,只是二者的思考步骤的目的并不一样。所谓“假设性思考”,是指从零碎的信息中,特意进行跳跃性的推论, 借此迅速做出“假设结论”的思考法。换句话说,假设性思考在逻辑上是鼓励跳跃的理性工作。接下来,我们会更进一步解释何谓假设性思考。
例如,有以下的信息:
(1) “制作A公司的产品的必要原料,价格高涨”
(2) “A公司的工厂所使用的燃料,价格上升”
(3) “同时期,A公司的员工获得大幅调薪”
如果将以上的信息作为材料,试着做假设性思考,也就是请你积极 进行跳跃性的推论,结果会是如何?我想可能会出现很多有趣的假设。 例如,“A公司一定是很赚钱的公司”是否非常富有想象力?推出这个 结论的思考过程,大致如下:
“既然原料和燃料的价格都上涨,那么A公司的整体成本必定也会上升。在这种成本高涨的情况下,还可以提供员工大幅度的调薪,表示A公司一定获取巨额利益,不然绝对做不出这种事。”
诚如各位所见,这个结论太过跳跃,这则推论要成立的概率并不高, 假设性思考就是这样的思考方式。如果有所认知,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做的是假设性思考,就不会有任何问题。但是,如果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深信“我正在做出正确的结论”,那就是大错特错。“A公司一定是个非常赚钱的企业”只不过是个假设,并非通过逻辑表现力所做出的结论, 因为它太过跳跃了。同样,如果做出以下的假设,又是如何?
“A公司未来会大幅调涨产品价格”
“未来A公司的利益会大幅减少”
“未来A公司的股价会下跌”
确实,每一则都相当有趣,也都可以当作暂时性的结论。但重点是, 每一则都是一种“假设性”的结论。如果把这三个假设,当成依照(1 ) 至(3)则信息所推论出的最终结论,那还是太过跳跃,欠缺说服力。
最终结论应避免�跳跃感
最终结论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有跳跃感——好像是突然蹦出来的。我 们要从下层信息群中,高度准确地引导出结论。例如,从前述的三则信息:
(1) “制作A公司的产品的必要原料,价格高涨”
(2) “A公司的工厂所使用的燃料,价格上升”
(3) “同时期,A公司的员工获得大幅调薪”
引导出逻辑表现力所要求的结论,会得出“A公司的产品制造成本, 似乎会增加”的结果。
但是,(1)至(3)中的原料费、燃料费、员工的人事费,就涵盖了所有的制造成本吗?似乎不尽然。例如,假设高额折旧的年限到期, 那么整体的制造成本或许会下降。即使有例外的事项,但是只要不坚决加上“一定如此”,那么“A公司的制造成本会上升”的推论仍然有说服力。
可是,如果改成“A公司的总成本会上升”,那么就会有跳跃感,变得比较没有说服力。原因在于,只凭(1)至(3)的信息不太可能涵盖所 有成本。如果以分数来表示,分子就是(1)至(3)的信息,分母就是数 值更大的全体,最后出来的结果就是分数变得更小,意思就是不精准。
要提升说服力,就要将分母变小,也就是将成本限定在制造成本, 如此分数的数值就会变大,换句话说,借由提升已知信息的涵盖率,就 可以增加说服力。当然也可以分母不动,但增加分子的数值。或者双管齐下,分母减少,分子增加。
如前面所述,在比较“A公司的制造成本会上升”与“A公司的总成本会上升”的时候,如果前提设定为前面提示的三项根据,那么从说 服力的观点来看,前者“A公司的制造成本会上升”应当获胜。
如果要彻底省略推论,那么必须罗列出所有主要的制造成本,然后证明它们全部都会上升。以刚才的例子来说,就是必须增加分子的数值。 相反,如果前提只提供了部分信息,那么推论出的信息也只得做出让步, 变成“A公司主要的制造成本上升”。如此一来,虽然逻辑性提升了, 不过可惜的是,信息性变得很薄弱,有点接近接下来要说的“摘要”信息。
总而言之,特意进行跳跃性思考的假设性思考,跟从限定推论中得出结论的结论法,是两种不同的思考方式,不可混为一谈。而结论法所得出的结论,是跳跃性最低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