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我讲了格物致知是儒学大门的第一级台阶,格是一个格子,是一个刚性的格子,对是非善恶的刚性需求,绝对没有选择性,绝对没有例外,绝对按那格子的标准和尺度来做事。这就跟那个调兵的虎符一样,对得上就做,对不上就不做。虎符就是古代皇帝调兵遣将用的兵符,把令牌劈成两半,一半给将帅,一半给皇帝,只有把虎符的两半严丝合缝地对上,持符者才有调兵的权力。
可以说,能够按格子行事是做事的前提。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继续往后修炼;做不到这一点,后面的就有虚假,有漏洞,功夫就练不成。
《大学》的三纲领、八条目都讲完了,那我们学习儒家思想时就等于有了最高纲领,同时,《大学》里面的精华你也就拿到了。
讲完《大学》,按照四书的既定顺序,这一讲,我们就进入《论语》了。
曾经有人问我:“华老师,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总结《论语》?”我想了一下,还真有这么一句话。
《论语》里有一段,孔子对曾子说:“参乎!吾道一以贯之。”参,就是曾参,曾子的名字。孔子说,曾参啊!我的道,就是一个思想,一以贯之,贯穿始终。
孔子说的他这个一以贯之的道是什么呢?他说完这句话就出去了,同学们都懵圈了,就问曾子师兄:“老师说的什么意思呀?”曾子回答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意思就是,老师一以贯之的道,就是忠恕之道而已。
什么是忠恕之道呢?忠道,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你想有所作为,也要让别人有所作为;你想发达,也要让别人发达。这就是忠。恕道,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你不希望承受的,也不要施加于别人。把忠恕之道一以贯之,就是孔子之道。
那么,到底怎么理解忠恕之道,又该怎么用它来指导我们的日常行为呢?这一讲我就给你说一说。
看一下忠恕这两个字:忠,上面一个中,下面一个心,中人之心,你所做的,正中别人心中所期望的,这就是中人之心;恕呢,上面一个如,下面一个心,如心,别人的心就如同我的心。所以,忠道、恕道,是一个道,就是将心比心之道。将心比心,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这个简单吧?就是中国最朴素的民间智慧。
忠道,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什么?是成就他人,就是领导力。所以,《论语》里讲的忠,主要不是下级对上级的忠,而是上级对下级的忠。
《论语》里还有一段讲什么是“仁”。孔子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仁,就是你怎么对待你身边的人。能近取譬,譬是譬如,近就是我自己。别人就譬如我一样,我想要的,也是别人想要的,那我就要帮他。我想得到的,也帮助别人得到;我想达到的,也帮助别人达到。
美国西点军校讲领导力时,也有类似的描述:“心里始终装着下属的利益,并且有能力让对方认识到这一点。”你时刻都想着下属,而且他也知道,心里踏实,这就是领导力,就是忠道,就是仁。
所以,忠,主要是要求领导的。我是华与华的老板,我就要时刻想着,我有没有忠于我的员工?有没有时刻想着他们的利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成就他们?我也注意到中国的忠道老板有两位,都是我的好朋友,一个是海底捞的创始人张勇,一个是西贝莜面村的创始人贾国龙。
海底捞的价值观叫“双手改变命运”,张勇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或者说,很多人都在海底捞改变了命运,这就是张勇的忠道,就是他立人、达人。
海底捞的机制,也是一级一级的上对下的忠。店长拼命地要培养手下的店员当店长,因为他可以从自己培养出来的新店长所经营的店里获得分红,培养的人越多,他的收入越高。你看,他把立人、达人做成了机制,做成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对员工如此,对顾客也是一样。
我是做品牌咨询的,我在得到的另外一门课《跟华杉学品牌营销》里抨击过一个“品牌三度”的概念,所谓的三度就是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我说,在品牌里,只有知名度是对的,后面都是错的。美誉是一个结果,不是我们能控制的。追求美誉度,就违背了《大学》里讲的“知所先后”的道理,你的发心、你的行为在先,你的声誉、你的形象在后。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发心和行为,自然就获得什么样的名誉。很多人呢,就是不注意自己的行为,却很在意自己的形象,这就是把先后次序搞反了。忠诚度更是荒唐,因为顾客没有任何义务忠诚于企业,而企业却有全部的义务忠诚于顾客。忠诚于员工,是老板的忠道;忠诚于顾客,才是企业的忠道。
我和张勇聊天时,他说:“顾客期望什么呢?期望好吃,服务好,价格低,甚至是不要钱。员工期望什么呢?期望工作轻松,离家近,收入还高。那他们的期望就是我们的目标。当然,这个目标不可能完全实现,怎么办呢?那从这个起点开始往回找,找找看平衡点在哪里。”
他平平淡淡的一段话,在我听来却是如雷贯耳,这就是忠道。我们一般人在寻求那个平衡点的时候,都是从自己的最大欲求开始,慢慢地退让,往对方靠拢,而且是很不情愿地一步一步慢慢挪。而张勇的思维方式,是从对方的最大欲求开始,再往自己靠拢。这就是忠,就是恕,就是最大的仁义。
再说说恕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个大家天天讲,张嘴就来。但是,谁能做到呢?《论语》里记载,子贡曾经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意思是,老师能教给我一句话,可以终生去践行的吗?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就是恕道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子贡说:“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 我不愿意别人加之于我的,我也不会加之于别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孔子打断他说,子贡啊,那不是你能做到的。
做不到啊,太难了。我们平时张嘴就来的,都是要求别人,一旦切己体察,放到自己身上,就做不到。怎么办?就是时时、刻刻、事事,都注意自我检查。
《大学》里有这么一段:“所恶于上,毋以使下;所恶于下,毋以事上;所恶于前,毋以先后;所恶于后,毋以从前;所恶于右,毋以交于左;所恶于左,毋以交于右。”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恶于上,毋以使下:你不希望老板对你抠门的,你也不要对你们家保姆抠门;你不希望自己通宵加班干活的,就不要不把乙方当人看,让人家通宵给你加班干活。这就是所谓的絜矩之道,就是一种推己及人的人际关系处理法则。
所恶于下,毋以事上:你不希望你的手下不竭心尽力,你对你的上级、你的客户也不要偷懒耍滑;你不希望你的供应商偷工减料,你也不要对你的客户偷工减料。
所恶于前,毋以先后:你不希望前面上厕所的人搞得脏兮兮的,你也不要蹲在公共厕所马桶上,觉得反正没人看见就随地吐痰。
所恶于后,毋以从前:你不希望排队时后面的人跑来加塞,那轮到你在后面的时候,也就不要去插队。
总之就是要切记体察,推己及人。用什么标准要求别人,就要求自己率先做到。
这一讲,我们学到,孔子之道就是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孔子思想的核心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你看,都是我们最熟悉的、最平常的道理。用比较专业的儒家的语言来说,叫推己及人,从自己推想别人,中心,如心,将心比心。儒家之道,是由内而外,推己及人,由近及远,这是儒家最基本的原理。掌握了这个,你就能体会到孔子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感觉,而且不用等到七十岁就能提前体会到。
强调一下,一定要记住这十二个字:“由内而外,推己及人,由近及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这个原理,一切都不假外求,只在自己身上求,自己修养到了,外面的一切的美好就会自己来,而且是排山倒海地来。
这一讲我们只说了前半部分,也就是自己应该怎么做。那怎么做到由近及远呢?也就是说,外面的一切美好,是怎么向你走来的呢?下一讲,我们就说说这个原理的后半部分:由近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