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32期“忧”专题活动。】
艾略特曾说:“理想和现实之间,总有一道阴影。”太多的时候,想象是美好的,但是现实却是骨感的,烦恼就在骨感的现实面前慢慢铺展。太多时间鱼和熊掌总是不可兼得,太多时候忠孝总是不能两全…….
人生一直都在做选择题,当人生路上一道又一道的岔路口横亘在我们面前,在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强迫两全只会成为我们的困扰。何以解忧:唯有自洽。
命运莫测,世事难料,成大事者,在起伏的人生路上总是懂得自洽。
明朝的诗人徐增在评价唐代诗人时说:“吾于天才得李太白,于地才得杜子美,于人才得王摩诘。”就是说这个唐朝风流人物,这些大诗人,绕不开李白、杜甫、王维这三个人。
王维在三人之中起点最高,长得玉树临风,出身官宦之家,自身多才多艺。画画、音乐、烹饪、书法都不在话下。15岁入京城,17岁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震动文坛,21岁考中进士,当上朝廷太乐丞。
他一生浮浮沉沉,被贬过,被连累过,经历了时事变迁安史之乱,甚至身陷囹圄,但是到了六十岁以后他依然能够官至上书右丞。
他把无路可走当成了难得的风光,他把无处可行当作了修行的高台,这一切都源自自洽。
1、凌云壮志遭贬职
王维二十一岁那年高中状元,当上太乐丞,太乐丞只是个从八品的小官,但是对皇室而言还是挺重要的,相当于现在的文艺部长,平常接触得最多的就是王公贵族们。对意气奋发的王维而言也算专业对口。
天有不测风云,开元九年,王维正摩拳擦掌打算在太乐丞这个职位上发光发热的时候,他手下的一个伶人在排练狮子舞时误用了皇家专用的黄色,一下子触碰了皇室的逆鳞,王维被牵连贬至济州任司仓参军,也就是管理库房的。
天之骄子沦为仓管,整天无事可做,尤其是20出头的年纪就过着一眼看到头的日子,可以想象内心的煎熬。于是便有了“纵有归来日,多愁年鬓侵”的失落。
这辈子就这样完了吗?度过了四年被贬的时光,躺平也躺过了,总不能一直躺着呀。王维第一次做出了取舍,毅然决然辞去了官职,重新回到繁华的长安城。他开始思考自己究竟喜欢什么,想做什么。
在长安闲居几年的王维开始研习佛教,找到了精神寄托的同时,他开始旅行、交友,在那期间结识了孟浩然,他们同属于山水田园派诗人,自然有很多志趣相投之处。
这个时候的王维不再锋芒毕露,也不再到处炫耀,他登山涉水,寻幽探胜,每次都是尽兴而归,大自然中的一花一草一枝一叶,治愈着他曾经的彷徨,他的郁结之气也慢慢散尽。
他突然明白当生活遭遇了重锤,去看山看水,去放空自己,确实是比较舒服的解忧方式。
此时的王维好静、好道,万事不关心。他的日常是这样的:
清晨静修,门外的木槿花恰自静好;
夜里谈琴,风吹翠竹,明月来相照;
倘若兴致上来,则出门溜达,信步而行,行至溪水尽头,便坐下慢看天边云卷云舒。
2、心平气和生变故
命运很会与人开玩笑,它并不想放过已经平复心境的王维。
开元十九年,王维遭遇了人生最大的变故,和他患难与共鹣鲽情深的妻子因为难产而死,一尸两命。中年丧妻,王维的人生一下子跌到了谷底,他痛苦万分,形容枯槁。
为了纪念他和妻子的爱情王维终身未再娶,深情如王维,逝者已逝,活着的人还要继续活下去。丧偶的忧愁他是怎么治愈自己的呢?
自古以来,文人的终极理想便是入朝为官,治国安邦,造福一方,王维也不例外。当家庭遭遇变故,他把他所有的精力全部专注在事业上。唐朝的选官制度有两条,一条是科举之路,另一条是位高权重的人举荐。
开元二十年,王维三十四岁那年,他跑去洛阳毛遂自荐,给当时是中书令的张九龄献了一首诗“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张九龄非常欣赏王维的才华,次年就给他任命了一个官叫右拾遗,相当于是皇帝的谏官。
彼时,经历过跌宕起伏的人生的王维性格已经很成熟了,他进退有度,在形形色色的人中,从不站队,始终保持独善其身。
王维做人的智慧,对中国人的文化来讲,也是一个可以参考的范本。
3、恩师被贬再抉择
公园737年,也就是开元二十五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件大事,张九龄被罢相,被贬去荆州做长史,历史上著名的奸相李连甫粉墨登场。
于公,王维跟平常一样做好自己即可,应该不会受牵连,毕竟刚上位的宰相也想着大家向自己投诚。
于私,张九龄对王维而言属于有知遇之恩的老师,老师倒霉了,自己该如何自处。
就在张九龄曾经身边的人都害怕牵连自己的时候,王维做了一件非常大胆的事情。他看不惯口蜜腹剑的李连甫,于是便作诗一首《寄荆州张丞相》“举世无相识,终身思旧恩。”
意思就是我终身都会念着你对我的恩情,我跟你,我认你,这种情谊是不会改变的,不管你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当时李林甫的党羽就在清算张九龄站队的这些人,满朝的文武都不敢站出来替张九龄说话,王维在这个时候敢站出来无疑是自掘坟墓,但是他性格中这种豪侠重义的一面也表现出来了。
当他看透了官场黑暗,想通过仕途实现安邦济国的抱负理想破灭后,他又一次做出了取舍主动倾向了归隐。
王维被李林甫驱逐之后,担任了河西节度使一职。在河西生活了差不多两年的时光,也就是那两年内他写下了一系列的边塞诗。有送别边塞诗、亲历边塞诗、还有虚拟边塞诗。
4、半官半隐成诗佛
人在选择的时候,总是觉得选了这个又想要那个,选了那个又想要这个,特别的不痛快,特别的纠结,甚至还给自己增添了许多烦忧,但是王维不同,他把人生的每次纠结活出了诗意,从长安到济州,再到长安,再从长安到河西,到终南山,哪怕是盛产诗篇最多最美的辋川,也没有留住他向前的步伐。
他一生出入仕途很多次,也曾在被安禄生任用过一段时间以后饱受非议被当成逆贼党羽,所幸曾经的一首《凝碧池》证明了他心向前朝,得以被唐肃宗宽恕。
很多人说王维的诗是美的,充满了田园隐居的美好,但王维却是一个纠结的隐士,他一次次的带着疲惫与忧愁归来,用山水草木治愈自己;又一次次恋恋不舍的离开,迎向外界的动荡与凶险。
他内心很自洽,他归隐隐得起,也能融入世俗,接受必须接受的,改变可以改变的,放下应该放下的,这是他的智慧。
这是不是像极了我们现在的人,遭受了创伤以后选择躺平一段时间自我疗愈,然后再以饱满的热情杀向人生的战场。
所以,当那些压在心头的痛苦、悲愤、烦忧吞噬着心灵的时候,王维早就给我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点,他丰富了中国人人生道路选择的可能性:何以解忧,唯有自洽。能抓住的东西我们学会好好珍惜,实在抓不住那就随缘吧,该来的总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