槭树街艾林/文
(怒发冲冠 来自网络)
有幼教同行开玩笑说:教过的每个班上都有一个熊孩子。
虽然是玩笑,却很接近事实:幼儿园的每个班里,好像都有那么一两个调皮捣蛋、时常招惹别人、干扰正常教学秩序的孩子。
我教的2-3岁班里,就有一个这样的孩子。这里就叫他小熊吧。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天使,包括小熊。只是小熊的天使,深藏在他的内心。
下面要说的,就是我们如何帮助小熊,释放他内心天使的过程。
01 一个人人都想往外推的熊孩子
小熊是个爱玩、好动、爱说话的男孩,但他的许多行为常常让老师头疼:爬桌子、跳沙发,打人咬人,mat time不好好坐着,吃饭的时候不好好吃,放他睡觉更常常是一场超过半个小时的战斗......
孩子们经常来告他的状,老师每天得绷紧神经看牢他。偶尔有一天他不来幼儿园,我们感觉就像放假一样。
但是放假的感觉极为稀少。因为他在家里一样捣蛋,欺负大他2岁的哥哥,妈妈在家工作,有他在根本不可能安静做事,所以妈妈希望他天天去上幼儿园。用他妈妈的原话说:“The weekend is like a nightmare!”
记得他从婴儿班升到1-2岁班的时间,比一般的孩子要早一些,因为婴儿班的老师说:如果再不给他升班,他可能会把某个孩子的头给砍下来了!
在1-2岁班小熊也给老师带来很多压力。他曾经的一个首要老师(primary caregiver)就说过:带一个小熊耗费的心力,等于带5个孩子。
他要升到2-3岁班之前,我们老师团队也如临大敌,重新明确了房间规则,制定了诸如”专门老师放睡觉“、”实时紧盯“等应对措施。
这些措施刚开始很有效, 也可能因为他对环境的新鲜感和适应期,总之他没有显得特别捣蛋。
大概两个月后,不仅他过去的“熊”行为开始冒头,而且还出现了升级趋势:某一天,当老师因为他干扰别人要求他离开某个活动,他张嘴咬了老师,第二天又咬了另外的老师。有个新老师甚至说心里都有点怕他了。
是啊,这样的熊孩子,谁不想往外推啊!
可是,就像我发起的微信群的名字一样:“我们都是全能超人。” 作为幼儿老师,我们相信团队合作的力量,可以帮助每一个孩子,包括熊孩子,释放他心中的天使。
02 熊孩子为什么这么“熊”?
没有哪个孩子是天生的“熊孩子”。尽管每个孩子个性不同,但孩子之所以做出“熊”的行为,主要来自外界的诱因。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找到小熊那些问题行为的诱因。
采取的方法,一是老师观察并记录孩子出现熊行为时的具体情况,二是跟孩子家长积极沟通交流。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小熊的这类行为一般发生在上午10点以后和下午4点以后,当时孩子没有全神贯注在某个活动上,然后就是当老师指出他有不当行为的时候。当老师跟他严肃谈话时,他往往嬉皮笑脸,看上去反而喜欢老师的这种“关注”。
小熊的妈妈告诉我们,他每天早上都5、6点醒来,有两三个小时非常开心,然后就会开始捣乱行为。周末的中午他一般拒绝睡觉,然后下午和晚上非常不听话,每晚睡觉前都要大闹一场。
小熊的哥哥在幼儿园的大班,有一天聊天时他无意说出:妈妈很生气,用木勺子打小熊的屁股。我问:“打了多少下?” 他说:“很多下。” (这里涉及到孩子保护政策,已采取相应措施。)
综合各个渠道收集来的信息,我们认为小熊之所以“熊”,原因大概有这么几个:
1,疲累和饥饿
小熊的捣蛋行为一般发生在起床3个小时以后,进食之前,很有可能是这两个原因。
这也是孩子产生问题行为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当孩子疲累和饥饿的时候,体内的自主神经系统(autonomic nervous system)会受到干扰失去平衡,其中负责惊恐反应的交感神经分支(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开始活跃,负责放松身心的副交感神经分支(parasympathetic nervous system)受到抑制,所以过累和饥饿的孩子常会失控一样地哭闹、反抗,很难自己安静下来。
2, 无聊
发生问题行为时,小熊一般没有集中注意力在某个活动上,说明周围的活动不能引起他的兴趣,他觉得无聊,所以要做点什么去满足自己求知、做事的需要。
同时,因为他似乎很“享受”老师跟他的一对一谈话,这很可能也是他吸引老师注意、寻找存在感的一种方法。
3,老师的负面语言
当老师用指责、命令的口气对待小熊的时候,他大脑里的“愤怒、恐惧和压力”系统会被发动,然后会选择“战斗或逃跑”的模式,小熊的选择是战斗(咬人)。这个系统是人类为了生存和保护自己而与生俱来的,外界的不友好行为会非常容易地触发这个系统,引起孩子的冲动行为。而因为小孩子的理性脑和情绪脑的通道还没有建设完备,他的理性还不能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参见《暴打幼儿的妈妈,她的大脑还停留在两岁孩童的水平》)。
4, 家长的暴力行为
小熊妈妈对孩子的暴力行为不但不能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而传递给孩子“使用暴力合理”的错误信息。
03 释放“熊孩子”内心的天使
根据小熊问题行为的诱因,我们老师团队专门为小熊量身定制了教学计划。
这并不是我们为小熊“开小灶”。新西兰幼儿教育没有统一的教科书,强调老师根据每个孩子的个性、兴趣和长处,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课程(跟我们的先贤孔子提倡的“因材施教”有异曲同工之妙)。小熊的教学计划只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为小熊设计的教学计划如下:
孩子的兴趣和特长:
- 玩水
- 木工等修理工具和活动
- 帮助老师
- 随音乐跳舞
- 动手动脑的Messy play
- 观察和接触昆虫、动物等等
孩子的问题行为:
- 有时候干扰仪式活动(mat time 和吃饭)
- 有时候对老师和同学有暴力行为(推人、咬人等)
- 有时候拒绝睡觉
可能的原因:
- 过累,饥饿
- 对某些活动感到无聊(mat time和偏静的活动)
- 成人不当的对待方式
课程计划:
- 规则前提下的玩水活动 (喷水、清洗篱笆、水槽玩水等等)
- 木工桌子(有老师在旁边)
- Mat time 多提供动作类、舞蹈类节目
- 设置需要动手的活动
- 增加跟昆虫和动物有关的活动
- 如果疲累,可请他帮助老师做其他工作(安排饭桌等)
- 如果饥饿, 可让他先吃午饭
- 老师团队平静而坚定、态度一致地帮他遵循教室规则(包括入睡)
- 让他午觉睡到自然醒,躺在床上一直到自己愿意起来
- 对他帮助老师、关心别人等正面行为,给予很多很多的赞扬。
- 多向家长反应孩子进步的信息,建议家长配合使用正面教育方法。
(我写的教学计划)
我们的教师团队互相支持,开始执行这个教学计划。
执行仅一周半,就已经看到明显成效:
小熊入睡变得容易很多,过去半小时的战斗,变成了5分钟左右的小辩论。
为了让小熊有个好的睡眠环境,我们把日常仪式做了一些变化,把下午的mat time 改成了安静短小的谈话时间, 集中的下午茶有时候改为分小组陆续就餐。这些变化都帮助我们的房间环境更为安静、愉快。
因为午睡足够,又能缓慢地从睡眠到清醒自然过渡,小熊的整个下午都很愉快,跟老师和小朋友们相处融洽,极少攻击行为。
我们跟妈妈反馈了很多小熊的进步,妈妈的脸上少有的出现了笑容,尽管还是说:要是他在家里能这样容易睡觉就好了。
小熊对于正面表扬反应非常好,正像过去老师的指责、命令触发了他大脑里的“愤怒、恐惧和压力”系统,现在老师赞扬、愉快的话语,发动了他脑子里关于“玩乐、关爱”的系统,他更加喜欢帮助老师和小朋友,也常常开心地大笑。
我们的教学计划还在执行过程中,但是,从小熊天真、纯净的笑容里,我分明看到,他内心的天使,已开始自由飞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