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Sir。
本帖看完,你今年的电影逼格,将会+10。
Sir在2016开年,安利过一世界海拔“最高”的电影展——
西宁FIRST青年电影展。
这是一个偏冷门和小众的电影展,今年第十届,7月21日-7月30日。
评委组合也是文艺挂。
墨镜王、汤唯、李樯、林强……
《心迷宫》就是从去年这个影展走向全国院线的。
今天Sir想单独撸其中一个竞赛单元——惊人首作。
入围的都是新人导演,名不见经传。
作品嘛,都是首部,闻所未闻。
别走,就是这个单元出来的片子,往往超牛逼。
说不定,下一个《心迷宫》还会在这里出现。
心动了?马上开撸4部新片。
《喜丧》
导演: 张涛
主演: 郁凤云 / 王士兰
类型: 剧情
地区: 中国大陆
片长: 108分钟
上映: 2016-07(FIRST青年影展)
这是一部跟老人有关的电影。
86岁的农村老人林郭氏,因为摔倒腿脚不便。
之前轮流住儿女家。
然后被儿女们强逼着去敬老院。
生前猫嫌狗憎,死了吧,却风光大葬,切题——喜丧。
有点熟悉?
同样的情节,在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里也有过。
一对老夫妇,去大城市的4个儿女家。
10天不到,就启程回家。
在大城市辛苦打拼的儿女,虽然孝顺,但也克制着不满。
抱怨父母总是待在自己家,对客人赌气说:那是家乡来的熟人
而《喜丧》里的老人处境,更有着中国特色——
儿女们因为母亲的事聚会,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是——钱。
儿女们对母亲说得最多的话,是——要不,上敬老院去吧?
那老人还能说啥呢?
大多数时候,她埋着头,什么话都不说。
看过的观众说,这不治愈,却很致郁。
“致郁佳片,想哭哭不出”
说致郁,是因为太真了。
首先,取材真。
故事中,有远在外地、母亲生病只会寄钱回来的孩子。
也有因为条件不好、只能将母亲送走的女儿。
种种矛盾无奈,就像现实里的你和我。
其次,演得真。
选的演员都非职业,基本上就是导演的亲戚。
说方言,激动时还飙粗话。
撒起泼来,就是坐地上的农妇,呼天抢地的。
导演也说,这些演员没有任何表演色彩,他们抹眼泪时真的是在哭,只是没有给特写。
第三,拍得真。
片子里的镜头,多是长镜头,静态时则和演员保持距离。
像平常那样坐着,远远拍。
在这种伪纪录片的镜头下,记录的每一场细节,都真实无比,看着辣眼睛。
比如,二儿子想让母亲老死在敬老院,就偷偷来办手续。
这时敬老院的房间里,一个哭咽的女声唱着——
“你的儿女无从报答”
镜头始终没给老二正脸,不知道他脸烧不烧得慌。
再比如,老母亲有尊菩萨,每天用来为孩子祈福。
一心想送走母亲的二儿子看见了,就直接砸了。嘴里还狠恨念着——
“我让你拜!”
后来,老太太终于死了,到处贴满了喜字、福字。
儿女们开心地办起丧礼,表演的那些节目啊,大家都开心坏了。
你不走,就是累赘。
你走了,大家开心。
——这可能揭穿了很多有儿有女、儿孙满堂的农村老人的现实状态。
这部电影,豆瓣7.6。
它用赤裸裸的真实打痛了观众,但又好像什么都没戳破。
导演张涛说,故事里的每个主角,都背负着属于他们那个身份的故事。
这只是他的乡土题材电影的开始。
《喜丧》有点压抑。没事,Sir来说下一部——
《我心雀跃》
导演: 刘紫微
主演: 孙伊涵 / 宋宁 / 周楚楚
类型: 剧情
地区: 中国大陆
片长: 95分钟
上映: 2016-06-14(上海国际电影节)
这是惊人首作单元里唯一的青春片。
导演凭这部处女作,在上海电影节获得亚洲新人奖最佳导演提名。
在此次电影展的入围理由是——
“不同于很多同类型影片消费集体回忆的形式美学,影片细节层次的处理精致细腻,有初审拍案表示这是近年来难能可贵的青春片。”
豆瓣评分7.4,瞬间秒掉近期一堆大牌大制作的国产青春电影。
拍了95分钟,剧情嘛,一句话就能说完——
导演刘紫微少女时暗恋老师的故事。
这是导演的半自传电影。(女主名字:刘维维)
是一场当事人完全不知情的暗恋。
完全不知情。听起来……
好,无,聊,啊。
这么无聊的剧情,为什么有人喜欢?
有人给出理由:
“可能是如今青春片泛滥成灾的中国大银幕上最高保真的少女心”
这部女性视角的青春片,把暗恋中少女的心理和感情变化,处理得相当细腻。
用网友的话说——
又唯美又写实。
比如,突然的柔光一闪,惊得瞌睡少女一下子抬起细巧的手。
窗帘呢!
这原本是教室里常见的场景,观众却看得心里一动。
像这样的特写与暗示不少,让画面多了一分含蓄的美。
局部特写少女裸露在外的肌肤,表现情窦初开
镜头、画面好也就算了,加分的是,导演这回还选对了人。
能准确表达“少女心”的人,只能是真正的少女。
不需要太好看。但一定得,足够年轻。
女主孙伊涵,今年18岁。
一举一动都少女感十足。
被暗恋的老师发现,自己在偷看他,局促地低头,微微一笑。
这种细腻的捕捉,要仰仗导演背后的贵人——
摄影指导兼监制,侯咏,4届金鸡奖最佳摄影得主。
那种被喜欢的人看了一眼的窃喜,Sir不是第一次见。
当年,侯咏导演过一部女性电影《茉莉花开》,里面的少女茉见到姜文时,脸上也有着类似的青涩。
这种神情才叫,美呆了……
对了,在四部导演处女作里,《我心雀跃》烧钱最多,高达600万。
说完青春荷尔蒙,接下来的这部,可能会让你瞬间穿越——
《八月》
导演:张大磊
主演: 孔惟一 / 张晨 / 郭燕芸
类型: 剧情
地区: 中国大陆
片长: 106分钟
上映: 2016-07-23(FIRST青年影展)
看图片,有没有一股暑假的气息扑面而来?
和《我心雀跃》很像,这部片子讲的,也是自己的故事。
不过,故事的主角是小男孩。
导演重温的,是儿时的记忆——
国家体制转型,80-90年代的内蒙古小城也没有幸免。
小升初的暑假,男孩晓雷没有作业,相当自由。
和他一样很自由的,还有被电影制片厂下岗的父亲。
这部片子说的,就是晓雷和家人在这个暑假发生的事。
如果你是个念旧的80后,这部片里的很多场景,都会触动你——
瓦房和老式自行车。
带天线的电视,摇头电扇。
还有在当时很火的《女人三部曲之篱笆女人和狗》
导演的目的,就是把自己最留恋的80-90年代用摄像机还原。
他的记忆就一个字,静。
“那个时代很静,没有现在这么多信息化的东西这么嘈杂,尤其是夏天的午后,能听到很多种声音,那是属于自然的。”
对于他来说,一切越简单越好。
所以把原来很暧昧的片名“昙花”换掉,换成简单明了的“八月”。
甚至把整部片的色调,也调得和老照片差不多。
没有噪点,没有杂音,就只是黑白。
因为黑白更容易让人静下来,“更简单纯粹”。
连警察抓混混的激斗场景,看起来也这么文静……
当然,这样做,无疑提高了影片的观赏门槛。
这恐怕是电影评价并不出彩的原因。
“叙事太散”
评委团的入围理由是——
“黑白影像和摄影调度等都呈现出独特的质感。”
最惊艳Sir的,留在最后。
这个单元里最省钱,但效果最吓人的,是这部——
《中邪》
导演: 马凯
主演: 董天文 / 何佳 / 赵树达 / 文中学 / 贺媛媛 / 冯丹菊
类型: 剧情, 惊悚, 恐怖
地区: 中国大陆
片长: 110 分钟
上映: 2016-07-23(FIRST青年影展)
已经有人说它是今年最好的国产恐怖片了,还拿《女巫布莱尔》和它比。
有意思吧?先说故事。
开头是两个大学生准备拍纪录片,主题就是农村迷信。
于是他们很快锁定了目标——
当地有名的驱邪人,王婆。
谈妥后,两个大学生跟着王婆到处做法事。
拍摄很顺利,直到王婆接了一单姐弟中邪的生意。
这部片,从这里开始吓人了。
后面的不能说。胆子大的自己看!
和《喜丧》一样,《中邪》也用伪纪录片的方式拍摄。
这种真实感的营造,一个是为了痛批社会不良状况。
一个则以假乱真,最贴近生活地挑战你的肾上腺素。
很多恐怖镜头,都来源自我们的真实生活体验。
再正常不过的场景,突然就异常了——
比如,半夜外出上厕所。
经典套路之——你背后有人。
走得好好的,突然出现的小物体。
缓缓冒出的脑袋。
不止Sir吓尿了,很多网友看了都觉得,太有现实代入感了,而且恐怖效果不输海外——
“导演有想法有创造力,形式本身就有很强代入感……有三场戏的气氛和惊吓度能与海外同类影片媲美”
豆瓣7.4。
已经提名本届FIRST青年影展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还获得最佳艺术探索奖。
但瑕不掩瑜,片子也有缺点——
“太粗糙”
成品糙,因为片子的硬软件都没跟上。
一是钱不够,投资就三万五(本来有更多,但据说有几万花在了医药费上,因为男主掉沟里了)。
二是剧本仓促,10天写完就开拍。
最后一点,11个剧组人员,全是非专业人士。
就连导演马凯,也是个屌丝。
不过Sir有句诗说得好——
说我loser我不服,屌丝就怕下功夫。
马凯高中毕业艺考失败,上过武校,横店跑过龙套。
做导演,他完全没门槛、没资历。
唯一的本事,就是看的恐怖片多。
他看了4年恐怖片,看出一个问题——
凭什么我们只能模仿人家?
小时候经常会听长辈讲起各种精灵神怪的故事,长大以后也爱看恐怖片。但我们的恐怖片要么模仿日本、韩国、美国,或者是泰国,但很少有一部中国味道很浓的恐怖片。
他决定拍一部又吓人,又完全本土化的“中国恐怖故事”。
拍《中邪》之前,他先去山东乡村,实地感受了当地的迷信风俗。
没钱,就拍最低成本的伪纪录片,器材也用最便宜的。
道具,有什么用什么。
演员……尼玛都是横漂还计较啥钱。
这拨穷鬼,就这么捣鼓出了一部,吓尿了所有观众的国产恐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