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淮南子.缪称训》有个故事,老子求学于商容,商容生病,老子去探望,顺便求教。商容见老子确实有心求学,便问:“人先有牙齿,还是先有舌头?”老子回答:“先有舌头,人一出生就有舌头了,牙齿是后来长出来的。”商容张开嘴巴,问:“你看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已经掉光了。”商容又问:“舌头呢?”老子答:“还在。”商容说:“牙齿晚生为什么早落呢?它过于刚强。舌头为什么得以长存?它柔软。天下万物、万事也都如此啊!”
2.后来,老子用“满齿不存,舌头犹在”,来阐述“柔弱胜刚强”的哲理。张其成先生讲读《老子》,如此论述:
一个人什么时候最柔弱?活着的时候,尤其是婴儿的时候,所以婴儿最具有生命力。一个人什么时候最坚强?死了,成为一具僵尸了,挺在那里最坚强了。草木什么时候最柔弱?也是活着的时候,只要是柔弱的草木就是活的。我们买花总要买那个含苞欲放的,因为它生命力强。草木什么时候最坚强?枯萎的时候。一旦坚强了,它就死了,枯掉了。一个人什么东西最柔弱?舌头。什么东西最坚强?牙齿。请问?是牙齿先掉,还是舌头先掉?一棵树什么柔弱?什么坚强?树干坚强,枝条柔弱!请问:大风什么时候把杨柳吹断过?所以,柔弱胜刚强。
批评很坚硬,容易折断;夸奖很柔和,天长地久。夸孩子,我们的声音柔和了,我们的目光柔和了,我们的面庞柔和了,我们的心灵柔和了,我们的身体也健康了,重要的是,温暖的东风,很容易撩起孩子的心扉的窗纱。
3.教育,释放学生“善”的一面,遏制、隐藏“恶”的一面,继而遗忘、消解。批评“恶”,往往强化了“恶”;夸赞“善”,往往强化了“善”。久而久之,“善”单扩大了,“恶”的领地自然小了。不少学生,“善”的、“美”的夸奖少了,于是,“恶”的、“劣”的滋长得快了、多了。
4没有一个学生会坏的一无是处。关键是,不要用“分数”这把“唯一”的尺子去衡量学生。学生的闪光点是如此地多,坐姿、读书、礼貌、致歉、尊师、诚信、卫生、友爱、为他人着想……不用“分数”的“唯一”尺子了,说不定,学生的分数反而好起来了。一直抱怨学生的成绩不好,好比一直让学生“看”自己的不足,这个人的生活质量可想而知,一个生活质量糟糕的人,怎么可能有好的学习成绩呢?
5.一个班级,有学习好的,也有学习不好的。那几个学习不好的学生,我们没有必要去小看。达尔文的成绩糟糕,牛顿的成绩也好不到哪里去,钱钟书的数学不及格。一朋友的孩子,后进生,调皮生,捣蛋生,出了国,居然品学兼优,年年拿奖学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角度一换,条件一变,差生成了优等生,那是谁也说不准的事儿。咱做老师的,也是普通人,说不定哪一天,帮你解决大忙的,不是那个考试顶呱呱的人。
吃饭养我身体,读书养我精神,增我智慧。读书犹如喝牛奶、吃面包一样,一日三餐不可间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