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期《论语》三十天共读,第十二天。
【今日论语】颜渊篇第二、三章
12.2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3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为之难,言之得无讱乎?”
【学习心得】
12.2 仲弓问仁德。孔子道:“出门[工作]好像去接待贵宾,役使百姓好像是去承当大祭典,[都得严肃认真,小心谨慎。]自己所不喜欢的事,就不强加于别人。在工作岗位上不对工作有怨恨,就是不在工作岗位上也没有怨恨。”
仲弓道:“我虽然迟钝,也要实行您这话。”
这几篇是不同人像孔子问仁,孔子的回答因人而异,也再次体现了孔子因材施教的做法。
仲弓即冉雍。相比于孔子回答颜回,“克己复礼为仁”,孔子对仲弓仁的回答更多侧重执行层面。
“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是指做事严肃谨慎,认真对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待他人,换位思考,推己及人,自己不喜欢的不要强加于别人。也可以再推演开来,己所欲,施于人,自己想要的,也如那样对待他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工作中不要有怨恨,有问题更多地思考有何种解决方案,而不是人受委屈,抱怨不公。
12.3 司马牛问仁德。孔子道:“仁人,他的言语谨慎。”
司马牛道:“言语谨慎,这就叫做仁了吗?”孔子道:“做起来不容易,说话能够不迟钝吗?”
史记记载,司马牛“多言而躁”,因而孔子针对他的性情特点回答他,“仁者,其言也讱”。
见过很多“多言而躁”的人,感觉自己也有点这个问题,有时候说话就是没经过大脑考虑,不够谨慎,说完后又开始懊恼悔恨。
现代心理学分析来看,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指出,人的大脑里有直觉反应的系统1,和深思熟虑的系统2。
多言而躁,其言不讱,多是系统1在控制大脑,影响行为,需要在说话时,多调动系统2的思考和约束。
仁者,其言也讱。送给自己,警醒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