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人才作为创新驱动的重要自变量,高位“嫁接”优势资源,着力构建区域人才版图,以人才赋能高质量发展。
强化战略支撑,激扬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以贯之的主题,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坚持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充分证明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领力量,是国家民族事业发展的支撑性力量。因此,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从战略角度深刻认识人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大力促进人才事业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把人才资源放在最优先位置,加大人才工作投入,在创新实践中发现人才、在创新活动中培养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加快建设战略人才力量,有效发挥人才资源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支撑作用。要积极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激活人才引擎,充分激扬人才创新能量,促进全社会创新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全面提升经济的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
聚焦产业升级,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从区域经济发展竞争态势来看,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是提升地区产业形象和吸引力的“快车道”,打造具有吸引力、竞争力、影响力的人才高地急需一批标志性、典型性、特色性人才作为“源动力”。而要吸引人才参与区域建设,则少不了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链。一方面,要全力支持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引导企业开展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改造,促进工业和信息化深度融合,不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吸引“鸿雁”主动“归巢”;另一方面,要加强战略前瞻性部署,结合“六新”产业发展,主动融入创新网络,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深度融合,让工业发展与人才集聚同频共振、良性循环。
突出产学研用,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企业作为重要的市场主体,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一些地区和部门在开展人才工作时,有时会出现“大包大揽”“越俎代庖”的问题,未能充分调动企业与科研院所对接培养人才的主观能动性。政府要引导企业发挥主导作用,拥抱先进科教力量,“嫁接”高校与科研院所的研发活力,提升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不断打造以战略科技人才和首席研究员为引领、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科研骨干和青年人才为主体的应用基础研究人才体系,汇聚起一支以企业家、投资家、创客帮为主体的人才队伍,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累积和引领示范。要立足产业发展之需,加强高水平产学研合作平台建设,鼓励引导企业同科研院所、知名高校联合,在人才、技术、产业聚集地建立“研发飞地”、研究孵化地,推动人才向产业龙头、高新集群、创新平台重大项目集聚。要聚焦解决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问题,鼓励年轻人通过“揭榜挂帅”“多道赛马”等方式崭露头角,打破论资排辈要求,深入打造“产学研用”融合的“生态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