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苦难重重,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
本书的作者,M.Scott Peck,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教会我们通过自律和爱,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
自律——解决人生问题的最主要工具
人为什么会拖拉?为什么会懒惰?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面对问题、去解决问题的过程。直面问题和解决问题其实就是人生痛苦的来源,拖拉、懒惰就是在逃避这种人生苦难。
但是,逃避可以解决问题吗?逃避只会让问题加剧。
自律则是解决人生问题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只有主动去承受痛苦、解决问题,痛苦才会变成我们学到的知识、经验,我们才能在生活中提升,走向成熟彼岸。
——————————————————————————————
不自律的表现:
书中总结了不自律的表现如下:
1.拖延时间,希望问题消失;
2.对问题视而不见,假装不存在,临时抱佛脚;
3.滥用酒精、药物上瘾,麻痹自我,企图暂时把问题忘记,换得一时解脱;
————————————————————————————————
自律四原则:
1)推迟满足感
还记得著名得“棉花糖实验”吗?
麻烦的事是积极动手解决,还是先放着之后再说?
只顾当下的安逸、快乐而不能对长远未来带来益处,甚至有害的行为,都不是推迟满足感的行为。
哪些行为属于推迟满足感呢?
为了弹奏出动听的曲目,每天坚持花时间练钢琴。
为了减肥瘦身,忍住不吃夜宵。
为了以后工作收入更高,大学时放弃玩电脑游戏。
亲子教育是如何影响“推迟满足感”的?
父母自己不自律,整天拿着ipad和手机,没有自制力,孩子会有样学样;父母懂得自律,生活井然有序,热爱学习,孩子就会把这样的这样的生活视为理所当然。
父母对孩子的关爱至关重要,如果孩子从小没有获得足够的安全感,长大后就容易迷失自我,及时行乐。
要培养孩子自律,需要父母投入足够的时间、耐心和精力来关爱和照顾他们,他们才能体会到自己的价值感。
2)承担责任
我们必须面对问题,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前提。
过多地为自己包揽责任,不利于解决问题,反而容易止步不前,这个极端就是患上神经官能症;但一概地推卸责任,也无助于解决问题,极端就是患上人格失调症。
只有直面问题,明确自己可以有所作为的责任范围,并付诸实践,才是解决问题行之有效的道路。
神经官能症:有一位军官太太患了“神经官能症”,她每天都会驾车去军属俱乐部,希望结识新朋友。但其他军人妻女都不愿意和她一起,他认为一定是自己有什么问题,或许是性格太内向?为此她心烦意乱。
经过治疗发现,她的智商高于常人,进取心也比别人强烈,这才是她与其他人合不来的原因。寂寞并不是她的错。
“不幸的”父母:具有“人格失调症”的父母,常常会这样训斥自己的孩子:
“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和你爸爸离婚了!”
“都是你们害的!不是你和爸爸,我哪会那么累!”
“为了照顾你们,我本来可以读完大学做一番事业。”
3)忠于事实
我们生来对世界是无知的,生活经验就像是我们自己绘制的一幅地图,为我们往后的人生导航。
但这一定没问题吗?
如果是过期的地图,还为我们导航,那就一定会出现问题了。作者将移情定义为:把产生和适用于同年的厨师模式,照搬到成年后的环境中的行为——哪怕他们已不再适用。
之所以要突破移情,是为了能以“解决问题为先”的角度去考虑解决方法,减少不必要的坚持损耗。
所以,要做到忠于事实,也就是意味着我们必须要敢于接受外界的质疑和挑战,允许别人来检视我们。
4)保持平衡
你既要追求事实,但在一些情况下也需要隐藏和隐瞒;你既要承担责任,也要学会拒绝。
保持平衡,是对之前三个原则的备注,保持平衡,意味着要让心智成熟,在需要、目标和责任之间保持平衡。
保持平衡的最高原则是“放弃”。
适时放弃,是避免失衡的根本原则。
爱——自律的动力
爱,是自律的动力。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心智成熟,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识。
当我们是婴儿的时候,无法分辨自我与外部世界。
我们慢慢长大,认知到了自己与外界的区别,直到妈妈是我的,糖是别的小朋友的。
我们再长大,我们走出了舒适区,可以为了一个人努力付出,自我边界开始延伸。
当这种延伸逐渐稳定,自我的界限发生了永久的外扩,实现了我们的自我成长。
爱的表现
1.关注:努力倾听,帮助对方成长。
2.不惧风险:不会因为害怕失去就放弃去爱。
3.独立:保持自己独立,也允许伴侣独立。
4.充分投入:由承诺推动,持续的投入是爱的基石。
5.勤于自省,平等交流:遇到矛盾与冲突,恰当地提出想法而非自大地随意批评。
6.懂得自律:懂得约束爱的能量,不滥爱,不出轨,对伴侣和孩子由责任感。
结语
懒惰,无处不在,难以招架。
我们只有常常提醒自己放弃当下的安逸,主动去解决当下的问题,用自律去解决人生所有的问题。
既然学习了,为什么不着手开始去解决滴答清单上拖欠已久的任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