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融入生活,让作业更有温度
数学知识是从生活中获取的,又可以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数学知识贯穿着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在数学作业设计上,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作业的设计。让学生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收获到学习的兴趣,增加学生在生活中的数学经验,引导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思维和逻辑思维,让学生能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使用价值。
例如,在《认识人民币》这节课程教学时,在作业设计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生活中买东西的作业题目。让学生去超市拿着10块钱去超市购买一直1.5元的铅笔,一块0.5元的橡皮,在购买两个1元的数学练习本,最后剩余多少钱。让学生通过生活实践练习,来认识人民币的“元、角、分”等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学会将课上所学习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明白生活中是离不开数学的。最后,在学习和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消费观念。
2.调动感官,让作业更有维度
在传统的数学作业设计中,数学教师大多数都是以书面作业为主。这样的作业形式比较单一,学生对于这种作业的练习兴趣也不大,学生的学习质量也得不到全方位的提升。所以,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可以从学生的年龄出发,设计一些利于学生智能和思维发展的作业形式,通过不同类型的作业模式,调动学生的感官体验,促进小学生的持续发展。
例如,在学习完《认识图形(二)》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以下作业,(1)找一找:在生活中找到一些三角形、圆形等图形。(2)画一画:用自己喜欢的图形组合起来画一个喜欢的事物。(3)拼一拼:用七巧板将几个不同的图形结合起来拼成另外一个图形。如用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接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等。这个作业设计包含了视觉、动手、绘画等多个感官活动,让学生能够从不同的作业活动中认识不同的图形。不仅让学生实现了动手的能力,又能够让学生进行脑力的训练,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的发展。
3.分层设计,让作业更有梯度
在作业设计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分层作业设计。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情况是有差异的,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使用分层作业的设计模式,可以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进入到数学学习中,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习到一定的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在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一)》时,教师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分为A类基础型作业(必做)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100以内基本的加减计算题,如:25+61,23+54;99-41等等,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题型。B类能力提升类作业,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实际生活应用到的加减法,多出示几道让学生进行选做,如出示三个作业学生选做两个,这类题型主要是加深学生对于课堂知识的巩固。C类扩展延伸类作业,这类作业主要是设计一些让学生进行挑战的题目,让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训练,教师可以出示两个让学生选做一个,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建立学生的学习自信。
4.突出探究,让作业更有深度
在教育教学不断发展的今天,数学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也要注重作业设计的实践探究性。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立足与实践,让学生能够在参与作业练习中进行主动性的探索,引导学生进入到数学知识的探究中,能够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动脑的好习惯。在数学作业练习中,能够综合的使用数学知识,去发现和探究一些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学习经验,让数学作业变得更加有深度。
例如,在学习《分类与整理》的游戏分组作业练习中,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小组之间制作一个统计表格。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自觉的进行分工合作,一起讨论本次作业的计划,谁进行数据记录,谁最后进行整理归纳等。对于游戏的分组有的学生是按照男女比例分,有的是按照大人和小孩分的。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研究,在这个过程中,很好的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和交流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探究能力,体现了本次作业设计的深度。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数学作业的设计,要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出发,结合数学课程教学的目标进行作业的设计。数学教师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个体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