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发了一条状态引起了大家的不满。这确实是我说的不对,导致大家都情绪化使得问题本身没有收到重视。现在请心平气静地听听我对奶粉代购的看法。
我还是在国内的时候,同事们得知我要去澳洲留学的事,便有希望我帮他们代购一些奶粉的。其实在这里做代购真的很赚钱,一箱奶粉卖出去价格能翻番。然而我坚持不做奶粉代购,除了我学业太忙之外,我认为这涉及到民族尊严,而这是我不能跨越的底线。一年之前,澳洲的奶粉荒并没有这么严重,但在今天,澳洲本地人对我们中国留学生的不满已经相当严重了。当我在超市里看到用中文字写着“限购6罐”的提醒时,竟觉得无比丢脸。
没错,这是合法的,从纯经济的角度来说,这就是正常的市场经济供需关系。我想作为澳洲的奶企来说,中国的消费需求就是天大的好消息(这也许是为什么不久前中国宣布二胎政策之后,澳洲乳业的股票大涨的关系)。但在经济之外,还有一些别的东西。
我们不妨换位思考。如果中国的奶粉质量非常好,而澳洲的奶粉质量有很大的问题。这时中国有很多澳洲留学生将中国超市的奶粉一抢而空。作为一个中国家长的你,原本下班在家门口就能买到的奶粉,不得不跑遍全市的商场去买。这时中国家长心里会怎么想呢?
在一个法制比较健全的国家,这样的问题可以通过法律来解决,比如颁布限购的政策。澳洲和很多其他遇到类似问题的国家确实是这么做的。然而问题解决了之后,有一样东西没了,那就是中华民族的尊严。因为在澳洲人心中,我们中国留学生俨然已经成了麻烦制造者。
当然,这不能怪中国家长。为了自己的孩子,他们并没有错。问题在于国人对本国食品安全的信心彻底崩塌了。我认为这是中国当下最严重的问题之一。
我买过日本货,澳洲货。它们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本国人对本国产品的那种信心。日本食品包装上很多都印有“国产”两个字。(补充一件趣事,又一次我跟我妈逛久光,我买了一盒纳豆,上面印了“国产”两个字。我妈立即反对说国产的东西不能吃。我说这“国产”是日语,这里的国是日本国)。在澳洲,很多商贩宁愿打擦边球,也要贴上Product of Australia的标签。然而在中国,情况却截然相反。进口食物成了安全的代名词。多少人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喝到安全的奶粉而去拜托身在国外的好友。这一切在我看来觉得非常可悲。吃时人类生活最基本的要求,如果最基本的食品安全都无法保障的话,就很失败。中国成功地解决了温饱问题,却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栽了跟头。而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难度,我认为可能要大于解决温饱问题的难度。一个企业信誉受损要恢复非常困难,如果整个产业信誉不再,真不知道什么时候国人能恢复对它的信心。
到底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样子?这是值得所有人思考的。之前有很多可笑的说法,说中国人没有信仰,西方人有信仰之类云云,都是屁话。我认为关键还在法制欠缺。不是说没有相关法律,而是执法力度太小,无法起震慑作用。这便使得中国进入了一个互害社会。食品安全是其中一个突出的问题,经济全球化又使得中国的问题或多或少影响到了其他国家。
作为一个中国留学生,我特别希望自己的民族能够受到尊重。但尊重不是凭空产生的,不是“你鄙视我,我就敌视你”能解决的。要受人尊重,必先自强,需要有足够的自信和真正的强大。很可惜我们并没有真正拥有这份自信。
我希望看到的是,有一天国人能争相购买自己的奶粉,并且认为这是安全的。而不是像现在一样,香港人骂我们,我们就去澳洲买。澳洲人骂我们,我们就去欧洲买。到那时候,可能我们才能重拾那份自信,重新被人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