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周日。和萍一起到蒲汇塘路土山湾博物馆时已是10点以后了。问了门口的保安,得知博物馆是周六那天开馆的,上午来了好多领导和专业人士,下午正式对外开放。我们还算赶了个新鲜。刚踏进博物馆大门,喷香的樟木气味扑鼻而来,朝大厅里望过去,土山湾牌楼在灯光的照耀下分外抢眼。徐汇区特地为它建了有温湿度控制的智能化玻璃房子。这个全柚木制作的牌楼和真的牌楼差不多高,有三个门槛。曾参加过1915年的旧金山、1933年的芝加哥、1939年的纽约三届世博会。1939年以后被美国一大学收入博物馆中,1985年被瑞典的沃勒先生收藏,在沃勒先生的一个华人朋友帮助下,2009年7月14日回到它的老家上海土山湾。牌楼回来时已经不是一个整体,还缺了好多部位,有些抱石狮因为比较容易拆卸,已经被零碎卖出,因为年久失修,好多零件也已经霉烂,一片散乱。
为了能让它参加这次世博会,从安徽和浙江东阳找了30多位能工巧匠来修理修补这座有着辉煌历史的牌楼。他们共捐了180多万元的工时才得以完成这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世博会没参加,徐汇区把它作为今年的文化遗产日项目推出来,倒是方便了我们这些没机会进中国馆的人,饱了眼福。牌楼旁边放着4座1米多高的木塔,分别是北京的永宁寺塔,松江的方塔,上海的龙华寺塔,杭州的六和塔。曾经有百座这样的塔,它们被称为百塔集,和牌楼一起参加了世博会。因为是用山樟木做的,所以香味特别浓郁。只是放在这里的都是些仿制品,真品都在美国国内的博物馆里。
玻璃房子后面是过去的土山湾孤儿院,正面有多媒体的介绍,脚下是一个当初土山湾地区的模型。有教堂,书院,学堂,教会村等。里面是展示厅,先是介绍传承图谱和有成就的老师学生,还有一些当时的作品:玻璃画、黄杨木雕等。孤儿们除了学习书本知识,还要学习绘画雕刻印刷等技术,每天要做9小时工。有一张照片是当时的木工间工匠的集体照,都是些小孩,手艺却非常高超。雕花牌楼、百塔集都是出自他们之手。有好多艺术名家都是从这里走出来或是来这里求过学的。学生里有考入比利时皇家艺术学院的中国一代名雕刻家张充仁。教师里有培养了刘海粟等名画家的周湘。张充仁的老师是个英国人,潜心研究艺术,教育学生,最后老死在中国。
在博物馆里,看到有一位穿得三清四落戴金丝边眼镜的先生,推着一辆轮椅,轮椅上坐着一位长得干净利落的老太太,她有着清瞿的脸庞,耳朵里塞着助听器。那位先生每走到一件作品前时,都会弯下腰对老太太解释这是谁的作品。我想这一定是个孝顺的好儿子,连忙上去问津,他的回答却出乎我的意料:这位老太太98岁高龄,不是他的母亲,他只是他儿子的朋友,旁边那位才是她儿子,他可是个有名的人。被称为儿子的那位赶紧摆手,不让朋友说出他的大名。突然觉得那个被称作儿子的很面熟,就是想不起来在哪里见过。是电影演员?或是艺术家?还是赶紧跟着那个先生走吧,他对这个展览了解得很详尽呢!
走到张充仁雕刻的三个胸像前,那位先生指着中间的邓小平像对老太太说:这个是我捐赠的,左边那个密特朗的和右边那个德彪西的是从法国弄回来的。听着这些介绍,我心里嘀咕着,此人到底是何方神圣?邓胸像怎会在他家的呢?问他尊姓大名,回答是姓陈,和张家是世交。这时他走到一幅国画前,又说起画的故事来:画上有盆花、竹子、鱼、青菜,那是他舅舅画了送给他的:告诫他做人要清清白白,富足有余就够了。还讲他舅舅后来在美国去世,画这画时已是80高龄。这画也是他捐赠的。
对面挂着徐悲鸿的吼狮,旁边是刘海粟画的大幅熊猫。那是一位英国人知道展馆缺少他俩的画,特地借展的,所以大家要看还是趁早,不知那些借展的真迹何时会归还了去。等那位先生离开后,看了他捐的画上有他的名字,原来他叫陈耀王。他参与了土山湾博物馆的筹建,并向这个展会捐出展品共8件。他的舅舅师从张充仁,1950年,跟着张充仁一起完成人民英雄纪念碑,后来一直跟着张,是张的助教。
看了这个展览,觉得脑子里有些根深蒂固的东西被颠覆了:洋人们对孤儿不但授之以鱼还授之以渔,有机会让他们考外国的艺术学校;孤儿们成年结婚后,可以住到教士村里。此次展览把土山湾称之为中国西洋画的摇篮是一点不为过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