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现实主义兴起于拉美作家马尔克斯所著的《百年孤独》,该作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在世界各地传播,兴起了一股新的文学热潮。文学观念的长期禁锢使韩少功等一大批中国作家深感震惊,我国有很多作家深受拉美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风格的影响,比如西藏作家扎西达娃的西藏宗教魔幻,莫言的风土民情魔幻,贾平凹的灵异鬼神的魔幻,而韩少功则是擅长中华古老民俗的魔幻。韩少功发现在中国,埋没已久的楚文化曾经散发过多么耀眼迷人的光芒。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使他发现并开始重新重视中国文学的另一个传统——屈骚艺术传统。而《爸爸爸》、《女女女》等一系列寻根小说中所展现的神、巫、人和谐共处的异景有着相通之处。韩少功将屈原的艺术风格同现实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魔幻的寻根文学思想。
《爸爸爸》中关于寨子的历史,关于巫术,关于神秘的猫,关于民间习俗,都是韩少功作品中极具魔幻味道的片段。作品把楚文化的基因同神州大地的腐朽神奇一起呈现了出来。韩少功对魔幻的现实所要表现出来的并非是一片桃花源胜地,而更多的是表现一种传统文化的“根”。以一种惊奇的态度去描写人与自然的神秘空灵状态。以冷冽的态度去审视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渗透在字里行间中。
在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文坛上出现了“寻根”文学的潮流,可以说这次文潮的形成明显离不开前期知识分子们对于国家现代文学发展的激烈讨论。1985-1986这两年可以说是“文革”之后知识分子最为活跃的一段时期,因为1984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上胡启立就打出了“创作自由”的口号,极大了摆脱了当时政治对文学作家们的思想束缚,点燃了知识分子们自由创作的热情,促进文艺界的进步。
“寻根”是一种文学主张,除了前面提到的与文化思潮有关外,还与两个原因相关。其一,当时的文学情境的未来走向。在“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和“改革文学”陆续进行后,由于文学界内部的自我推动,当时的作家都在思考未来的文学走向。韩少功跟其他学者一样有了困惑,“怀疑‘问题小说’写到那种程度以后,再往下怎么写?”[13],大多数作者都把目光转向了传统文化。还要一件与“寻根”息息相关的事——《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获得198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这无疑中对中国作家们指引了一条新的文学道路。不管是韩少功、莫言还是王安忆等人都经历过上山下乡的日子,所以难免会对当地的文化产生关注。所以,在“文化热”的百舸争鸣的现状下,这些作家很快就看到了一条新的道路——寻求文学之根。
在以上因素的影响之下,文学主张“寻根”便很快应运而生。在韩少功发表了《文学的‘根’》这一文章后,很快就被学者们认为这是“寻根”的宣言。他后来也提出“寻根”宣言的动机是由于当时文学界创作资源过于狭窄,存在着这样的一种现状:青年作家受西方现代派的影响,而中年作家则容易受到苏联文学的影响。很容易造成文学创作不均衡的现象。
“寻根”的主张很大层面上是受海外新儒学和关于传统文化讨论所启发的,两者在核心诉求上有着明确的区别,但在传统文化认识上却保持一致,认为传统文化能够推动中国现代化发展,扮演着重要的作用。
韩少功亲眼见证了共和国的崛起,经历了中国文革那一段特殊时期,拥有对作家来说很重要的经历。自从韩少功踏入中国文坛开始,一直都是以创作小说体裁出名的。从文革时期的《红炉上山》、《一条胖鲤鱼》,再到从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时期的《月兰》和《西望茅草地》,再到寻根文学时期的《爸爸爸》、《女女女》、《归去来》、《蓝盖子》,我们都能看出韩少功的文学进步。可以感受到他笔下人物的历史变迁,叙述故事方式日渐成熟,在作品中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我们以韩少功的小说文本为主,去感知韩少功文学创作经历的思想。
韩少功初登文坛不久,写作偏向理性思考。在“文革”期间的创作算得上韩少功真正意义的文学创作。他没有把“文革”的成因简单归因于历史主导者或个人上,而是在作品去反思和探寻这段历史在政治文化坐标的成因。在1972年期间,陆续在文学刊物发表了短篇小说《红炉上山》、《一条胖鲤鱼》、《稻草问题》和《对台站》等。这些作品基本上都呈现了作者对于生活的思考和感悟,但主要地还是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形势,文学性不是很强。
在八十年代初中国正经历社会的转型,而这时的韩少功思想上也有所变化。《西望茅草地》发表在1980年《人民文学》上,从这篇小说中发现韩少功不再像以往一样树立二元对立式的思维模式,人物形象和情节随之变得饱满和生动。《月兰》里的月兰选择自杀并非是因为自身的原因,而是在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下,极“左”路线严重残害了百姓。这时的韩少功作品已经能够对历史做出更深一步的反思和思考了。随着韩少功对历史的理解不断加深,我们能够看到他从青涩蜕变到成熟的成长轨迹。在“寻根文学”前的作品就已经能够看出韩少功在理性思考上越来成熟稳重。更重要的是,在韩少功踏入文坛以来,就始终保持认真和警醒的态度,为后来的寻根文学思想垫定了良好的人文基础。
在八十年代中后期,由于国际文学的传播和社会变革的影响,文坛上开始出现新的文学“寻根”创作潮流。出现了一堆具有文化寻根意识的作品,如阿城的《棋王》、王安忆的《小鲍庄》、张承志《黑骏马》和《北方的河》等。韩少功生于湘楚之地,颇受湘楚文化的影响,在这个特殊时期提出“寻根”的号召,并创造了许多深植于传统文化的小说,如《爸爸爸》、《女女女、《归去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