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太长,我们怕寂寞,人生太短,我们怕来不及。----张爱玲
第一次知道张爱玲,是因为高中时期偶然看到过的一句话。
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里面爬满了虱子。
而后看了白落梅的《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对她更为了解。
若说林徽因是有着春天气质的女子,那张爱玲就是有着秋天气质的女子。
林徽因是四月天里的暖,张爱玲则是十月天里的凉。
就像白落梅所说,“世间没有一种植物可以配得了她,包括那种叫做独活的药草,也不能。”
那张照片的她,身穿一袭旗袍,虽是纤瘦得很,但是她高贵又冷漠的昂起头,目光朝下,就像世间的美善丑恶都尽收她眼底,而她就是一个活在云端,冷眼俯瞰尘世的人。
世俗里的热络喧嚣,不适合她,她仿佛就是从另一个世界里来的。独自行走,也自得其乐。
她出生于一个微凉的中秋月夜,农历八月十九。那晚月亮的清辉或许洒满了庭院的青墙绿瓦。她孤僻的性格与这个寒意渐起的季节多少有着点关联吧。到底是来自哪种家庭,才会让她从小就有着别人难以靠近的冷傲。
当年李鸿章把爱女许配给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李鸿章自然会想到把女儿的下半辈子安顿好,少不了给予物质上的支持。只不过世事哪有完美,生命充满了变数和劫难。因为《马关条约》,李鸿章成为了历史的罪人,最后在悲哀中死去。张佩纶也是借酒消愁,一年后也离开了人世。这样的贵族家庭像一颗流星划过晚清的夜空,留下的也只是瞬间的璀璨。张爱玲的父亲抱着前朝留下的万贯家财开始过上颓唐不已,一蹶不起的生活,吸大麻,纳小妾,混混不得终日。张爱玲的母亲则是个积极向上的新派女子,自然受不了留在这种乌烟瘴气的地方,既然用尽办法改变不了丈夫,便舍下儿女,离了婚,去英国寻找属于自己的自由和人生。童年里曾有过的美好在张爱玲的人生里是短暂的,她的人生更多的是凄苦。
童年的一天一天,温暖而迟缓,正像老棉鞋里面,粉红绒里子上晒着的阳光。
不能侥幸于最初流淌着贵族的血脉,其实往后的苦涩原来会轻涌而出。外人看到的永远只是华丽的表象,内心所承受的磨难也只有自己切斯底里。
她的坚忍与淡漠,多半是源于没落的家族和支离破碎的家庭。她想上学,学琴,父亲却不舍得掏出钱来。面对父亲与后母终日萎靡,骄奢的生活,除了沉默,与他们多说一句好像也要花光自己所有的力气。还有那一场打骂,简直是要把她的自尊撕得粉碎才肯罢休。然而正因为这样的家庭,自己从小就学会了自强和忍耐,不依靠别人的关怀与疼爱,亦能过得洒脱自在。所以,她并不甘心活在父亲设定的牢笼。她凭借着自己的天资聪慧考上了伦敦大学,但是由于战争之际,只好改去香港大学。庆幸张爱玲的姑姑张茂渊给了张爱玲足够的温暖。我想是姑姑给了张爱玲心底里的那份柔软。
后来,一个男子走进了她素朴的生命里,她的心才开出花来。
他是胡兰成。他出身贫寒,发妻病死,在各个城市苟延残喘的活着。而后娶妻全慧文,才带来了际遇。因为张爱玲的一篇文章《封锁》,开始疯狂的去搜寻关于她的所有作品。我是深信着那时的胡兰成是爱着她的,那么纯粹,那么美好。他失去理智般在张爱玲的文字里沉溺,或许只有张爱玲如此清冷的文字,才能让他忘记周遭的苦恼和不解,恍然明白并非只有自己一人懂得生活的苦涩。他好像特别懂她。
那时,他轻轻扣响了张爱玲的门。果然,她是拒绝见客的。可是,他却毫不犹豫掏出纸笔,把自己的名字和号码写下,塞进了门缝中。也不知为何,张爱玲去拜访了他。
第一次的见面,她的清素的容颜谈不上能使胡兰成惊喜,但却是有着一种奇特,无人能及的气质。他们的第一次闲谈居然谈了五个小时。胡兰成生性多情,阅女人无数。想必张爱玲孤傲的心在她与这个有着故事的男人谈吐之时就开始变得低下来。对当时的胡兰成而言,虽是有着妻子,还有一个旧好 歌女,但这些女子都不及眼前的张爱玲吧。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要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
第二天,胡兰成再访张爱玲。这次张爱玲打开了她的门。她的房间有着一种新鲜,明亮的现代时尚感,毕竟所有的装饰包括她的衣饰都是她自己的设计。胡兰成定是在此刻更加想爱护这个女子。外表的高冷不过是为了掩饰内心的温暖而已。后来,胡兰成每隔一日都来拜访她,吃点心,读书,谈心。直到张爱玲递给他一张字条“以后不要再来相见了。”我猜那时张爱玲已经发现自己爱上了这个有着烟火气,透着俗世那股辛酸味和沧桑感的男子。她才会拒绝相见。大概她早就知道,爱上他或许就是个劫难的开端。可是,难的是好不容易劝服自己放下,对方却死命坚持,索性日日相见,感情也就只能根深蒂固了。胡兰成在《今生今世》里写道:
我已有妻室,她并不在意。我有许多女友,乃至挟妓游玩,她并不会吃醋。她倒是愿意世上的女子都欢喜我。
这就印证了那一句:
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
在众人眼里,胡兰成早已一文不值,一个只懂得欺骗女人情感的男人。在现代社会里就是渣男。可是在张爱玲眼里,他却是一切,她始终相信他心底里,她的位置是最无法取代的。
签下一纸婚书的时候都不曾犹豫。谁知缠绵相爱的日子原来如此短暂。胡兰成婚后几月就要远走天涯。胡兰成期望自己仍能成就一番作为,尽管背叛国家,投靠日军又何妨,尽管离开心爱他的妻子又何妨。他骨子里就是自私的。待他再回来探访张爱玲时,他又和护士小周有了一段短暂的情感。张爱玲并不是不知,还要问道:“小周小姐什么样?”
后来日军投降,胡兰成已无去处。面对张爱玲寄来了信件,劝说他走归途已然不再可能,胡兰成心里还是荒谬的想着东山再起的那一天。当张爱玲千里迢迢找到逃难的胡兰成之时,他却又和范秀美结婚了。而后,就连范秀美做流产手术的钱也是来源于张爱玲,张爱玲把自己的金镯子当掉了。还把自己几个月的稿费都寄给了胡兰成。张爱玲是一个看起来很冷却又有着温度的人。因为她总是顾念着当初的情分,当她看到他走投无路的时候就好像能彻底忘却他对她造成的伤害。要有多大的善良才能不斤斤计较。所以她曾说:
善良的人永远是受苦的,那忧苦的重担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因此只有忍耐。
她内心本来就是慈悲又柔软的。可是她也清楚在最终该决绝的时候,要不回头不回头的走下去。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回不去了。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后来的胡兰成还是投靠身边的女人,他这辈子从不缺女人。而张爱玲后来的生活,上天也没有对她仁慈。好不容易遇上了相爱的人,比她大三十岁的丈夫赖雅,却因一次中风接近死亡,她悉心照顾了十一年,过上了为生计奔波,历经沧桑的日子。最终丈夫离去,她还是回归了一个人的生活,或者只有一个人的时候,她活得更随性,更清醒,更像本身的自己。能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毫无牵挂,这就是上天对她的最大恩赐了。
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她就是行走在自己孤岛上的人。世间并没有什么能摧垮她,因为她早就清楚:
凡是牵涉到快乐的授受上,就犯不着斤斤计较了。较量些什么呢?----长的是磨难,短的是人生。
或许很多人会觉得张爱玲就是世间最傻的女子了。
她,其实是一个不愿意将就的女子。不会轻易说爱,但是她一旦爱了,便会倾尽所有的付出,不去计较一丝一毫,尽管发现爱错了,亦是不会抱怨任何。这种对于爱情的忠贞是会让人动容。明知胡兰成不适合自己,每次失望过后还期待着对方能够意识到她才是那个最值得珍惜的人。于是,不断降低自己的底线去接纳。也正是因为她的内心是最洁白无瑕的,才不愿意去算计些什么,以为单纯的等待就能得到想要的答案。
林徽因在爱情里,是聪明的,她懂得选择合适的人,过自己想要的人生。纵使她喜欢徐志摩,但却无法勇敢的用一生作为赌注。所以她最终换得一世岁月静好。但或许她心中永远也留存着一份遗憾。
张爱玲在爱情里,是愚笨的,她只有一份爱,爱上了,便是全部,就算他有千万种不好。因为
不爱是一生的遗憾,爱是一生的磨难 。
比起遗憾,她宁可选择磨难。
正是张爱玲练就了一颗坚不可摧的心,她才会敢于走一条与众不同的路,选不被世俗认同赞许的人,之后悄无声息地去承受我们无法想象的悲凉。她骨子里是没有什么可畏惧,担忧的,活得坦白又孤傲。
浓烈的伤痛算的了什么呢,世间最美好的事情大概就是爱情发生的时候,能够勇敢地去爱一场。我们没有资格去判断她遇上爱情时的内心有着怎样的欢喜,但清楚这足以能让她奋不顾身。越冷的人,或者越能感受到爱情带来的炽热与美丽。但又不能否认,她心底里是个很温暖的人,相信爱情。
是从你起,我才学会了,怎样,爱,认真的.....爱到底是好的,虽然吃了苦,以后还是要爱的.....
也感激错的人,所以她才会写下
不要说,这世上没个好男人了,不要去记恨那个抛弃你的人,毕竟曾经爱过你,疼过你,宽容会让你更美丽。
后来有对于张爱玲的研究称:
“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府小姐,却骄傲的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怜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但却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
林徽因的爱是小溪,缓缓,轻轻,渗入人心。温情,不惊觉掀起一点的波澜。
张爱玲的爱是大海,浩浩,汤汤,奔涌而出。轰烈,却藏着深不见底的忧伤。
林徽因喜欢的是热闹,合群, 她得到了万千人的宠爱喜欢。
张爱玲喜欢的是冷清,独居, 她始终赢不得他的全心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