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临界知识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心态?
关于学习方法,维茨金在他的《学习之道》中提出,人们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整体理论,一种是渐进理论。
以慢为快,我们通过努力,一步一步,循序渐进,采用正确的训练方法,新手也能成为大师。
“结硬寨,打呆仗”这六个字是曾国藩带领湘军打败数倍于己的太平天国军的要领。
所谓“结硬寨”,是指湘军到了一个新地方以后马上要扎营。选好关键要地后,无论寒暑,要立即修墙挖壕,且限一个时辰完成。而且在战争中,不论敌人看起来有什么漏洞,有什么可以追击的诱惑,曾国藩都不为所动,一定会让部队死死守住关键要地。
学习,首先要有“结硬寨,打呆仗”的心态。因为真正高效的学习,其实是知识融会贯通的结果。有了对重要的、核心知识的深刻理解,我们才能运用起来游刃有余。
然而,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阻碍我们融会贯通的原因,恰恰是我们在学习中遇到了一个“阻塞”,没有“结硬寨,打呆仗”地把它攻克,导致我们一直有“自以为知道,其实不知道”的“知识阻塞”,也就没办法实现融会贯通的效果。
所以,我们想要快速提高,努力的方向应该是花大力气打通那些知识阻塞,而不是追求看起来很花哨的新方法、新技巧。底层堵住了,新方法和新技巧学得再多,也都是表面上的花拳绣腿。
这就好比我们想要快速学会骑自行车,要把精力放在掌握平衡上,反复寻找平衡的感觉。可是,我们现在的大多数人,却是在追求两分钟学会21种踩脚蹬子的技巧……
不懂得“结硬寨,打呆仗”的奥妙,你要花多少时间学习技巧,才能在这么多领域间建立联系呢?
所谓厚积薄发,你只有在此前花真功夫死磕了很多基本的道理,打通了那些知识阻塞,才能在之后的书籍中读出作者想写而没写的,作者没写而应该写的:
在哪些观点上,作者比前人有突破?
哪些理念其实是换了一个样子的包装?
哪些问题,其实别人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也只有这样,才能把同一本书读出不同的感觉。
这就涉及对以慢为快的第二个认识: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
其实还是二八原理。我们要以慢为快,把80%的时间,花在20%的重要问题上面。
如果把我们的时间平均地、慢慢地花在每一页上,那才是真的效率很低,赶不上这个时代的变化。把时间花在重要的基本概念、有启发的观点和自己没想明白的问题上,都是非常值得的。
以慢为快、把慢功夫花在真问题上的方法,不限于读书,在学习的各个领域中都是相通的。
因为在某种程度上,知道、明白一个道理,和相信、践行一个道理是两码事。
赶着快的人,选择的是同一条路;有勇气慢下来的人,很少,反而在快速成长的路上不拥挤。
每日一反思,梦想变牛逼!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