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查令十字街84号》,也刚好遇到一个聊的来的网友。脑洞大开的我在想着,我和对方是不是也有些像现代版的《查令十字街84号》?只不过我和那名网友只是网络的两端,而书里的主角们处于两国。
我并不想去了解对方是哪里人,在哪里读书?年龄几何?我觉得只要能单纯的聊天就行。当然唯一获取到的信息,从昵称、从字里行间来看,对方是男生。
看书的时候,我想着在主人公们的结局。那结局会不会也映射到我这现实版的、网络版的“查令十字街84号”。
于是好奇心作祟的我偷偷看了《查令十字街84号》的结局,相互的通信的人们并没有相见。我觉得这个结局挺圆满的,对于这种形式的关系来说。
文字很神奇,能承载风景、感情、味道、颜色、声音……即使只是寥寥数语,也能成就一方天地。写信人想象着当收信人读信时的心情,收信人想像着写信人的认真模样。一来二去也就在这世间有了一方属于他们的露台。虽然现在看不到露台的样子,但届时看看堆积的来往信件,露台的模样倒也实在别致可爱。
我也偷偷延伸了一下结局,见不到对方没关系,信还在,露台还在。
瞌睡虫来了,就此搁笔。
2017年1月10日
感谢那位网友带来的灵感。尽管他并不喜欢《查令十字街84号》。致敬我与这名网友之间可爱、可乐的聊天!
ps:室友说,这段文字缺少朦胧美。虽然不了解对方的基本信息,但能了解对方的思想啊!咦~心里咯噔一下。果真是当局者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