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很久以前读过一遍,但当时也就是随手翻翻看过,除了“时间事件记录法“留下了印象,其他没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再一次读完之后,觉得自己因为不能一字不差地阅读而错过了各种精彩。即使读过2遍也无法回顾出具体内容,所以想分章节认真写下读后感。
第0章:困难
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都一样,压力刻在额头,匆忙写在脸上。他们身上充满了矛盾——他们“既勤奋又懒惰”。
作者用学习托福的学生作为例子,说明大多数学生既看起来勤奋,又实际在偷懒。作为留学党实在是深有体会啊。两年前,我也是在上海新东方学习托福的人,早出晚归地上课就为了能考出个高分。可实际呢,我和书中很多例子一样,只把时间花在阅读和听力上,而比较难的写作和口语几乎不看。这不真是躲避痛苦,拖延,懒惰的表现吗?诶。
很多学生“既勤奋又懒惰”的怪异现象来自他们对“时间压力”的感受。“没时间了”或者“时间不够了”的恐慌,使他们超乎寻常地勤奋。哪怕只是虚假的“勤奋”,一样能让他们恨不得废寝忘食。而同样的感受,也使他们终日不忘寻找捷径,美其名曰“提高效率”,而实际上却想着“最好不费吹灰之力”。无论哪一种行为,都肯定是不现实的,因为已经“没时间了”——这才是冷冰冰的事实。
看到这里我是又中了一枪,处处说到痛处。体现在我身上的是经常地的拖延,到deadline迫近就觉得真的没时间了,才抓紧完成。
“没时间了”,是“时间恐慌症”患者脑子里唯一反复闪现的一句话。巨大的压力,极度的恐慌,使“患者”身上综合了一切矛盾:他们既勤奋又懒惰,既聪明又愚蠢,既勇敢又懦弱,既满怀希望又分分秒秒面临绝望,既充满自信又随时随地体会自卑……
反思自己会拖延的事情,都是相对有比较大的痛苦,立即改变这种现象,其实很难改变。而小的痛苦的事,做起来会比较容易改变。所以,想从日常生活的小事,琐碎的事中增加解决带有小痛苦的事情,以提高自身对痛苦的承受能力。
我们无法管理时间。我们真正能够管理的,是我们自己。
解决方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一切都靠积累”。深信积累的力量,时间就是你的朋友,否则,它就是你的敌人。
作者说过现状是过往的积累,我觉得这句话特别正确,让我可以正确面对现状和过去。一天只有24小时,固定不变,时间流逝速度古往今来都是一样。但是有的人一天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而有的人一整天只是刷刷朋友圈和微博。我们能够改变和管理的只是自己本身。接受自己的现状,放下不安与焦虑,是第一步。然后知道现在的积累是未来的“现状“,所以从现在开始行动慢慢积累才是重中之重。